新華社發
一家網店的物流中心,快遞公司攬收員魏剛正在搬運當日要發送的郵包。新華社發
今年的“雙11”狂歡,伴隨著不斷刷新的數據結束。
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雙11”都讓人忙個不停。尤其是今年,“雙11”全球網購狂歡交易額達到571億元人民幣,刷新全球網上零售紀錄。在這過程中,消費者享受著瘋狂購物的快樂,也承受著購買后出現問題的風險;電商們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也遭受著售假的質疑;物流快遞業急劇增長,同時也出現了貨品堆積成山的問題。
不過,電商們忙著發貨,快遞公司趕著配送的同時,關于“商品是否真的便宜”“店鋪會不會以次充好”等問題的討論,再次引發關注。那么,在“狂歡”中,如何規范網購市場,不讓無良店家渾水摸魚,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
“剁手族”:最擔心虛假宣傳、價格虛標
日前,在廣東從事文員工作的厲女士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雙11”購物清單,這是她第6次參加這場年度狂歡了。像厲女士這樣的“雙11”常客,因為控制不住點擊鼠標購買商品的欲望,戲稱自己為“剁手族”。“一直都喜歡網購,從一開始有‘雙11’就買個不停。”她說。
面對每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上商家的優惠促銷,厲女士樂在其中。“每年有不少牌子會打折,而且多數店鋪都會發放不同金額的紅包,算下來就更劃算了。”然而諸多商家的虛假宣傳也讓她煩惱不已。“噱頭太多了,真的能做到5折的有幾家?”她抱怨道。
與厲女士有著同樣擔心的網購族并不在少數。《中國青年報》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56.1%的受訪者打算在今年“雙11”網購,但54.2%的受訪者最擔心虛假宣傳、價格虛標。
對于消費者的這一擔憂,今年“雙11”之前,國家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組織召開了促進電子商務創新和健康發展座談會。會上各方電商代表都承諾,在今年的“雙11”期間采取相應措施。比如,阿里巴巴市場總監金奕就介紹稱,今年“雙11”從預熱開始的整個過程,天貓將會監控商家發布的所有信息,包括對產品的描述及產品的價格等,如果過程中有違規行為,則會將其排除。
盡管有了種種保障,仍有部分消費者心存疑惑。在上海讀書的石晉豪追隨“雙11”有3年之久。作為資深買家的他,深諳商家慣用的“先漲價后降價”策略。“平時實際售價300元,‘雙11’想降50元,于是預熱活動開始后,把售價調至400元,到‘雙11’宣傳時就說降價150元,這種情況很普遍。”石晉豪說。
南京大學商學院營銷與電子商務系教授鄭稱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對于天貓這樣的電商平臺,可以規定商家向消費者展示貨品的成交價格記錄,這樣更便于消費者的比對和甄別。同時,也應該設立消費者的投訴渠道,與電商共同監督商家;而像京東這樣的自營電商,除了企業的自律,也亟待法律的監管。
電商:著力打擊假冒偽劣
除了商家的虛標價格,買到水貨、假貨更是讓人抓狂。不少網友坦陳:本來想買些什么,但又怕是假貨,所以猶豫不定,遲遲不敢下單。更有網友感嘆:“‘雙11’網購,假貨避免不了吧。”
這一問題也成為各位電商大佬們心頭的痛。京東提出,只要有一件假貨、水貨,商家就要給予京東和客戶100萬元的賠償,從而加大賣家賣水貨、假貨的風險。劉強東表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各電商企業能聯合起來,共同打擊無良商家。“如果在這個時候假貨、水貨不能夠杜絕的話,我們每一個電商都會成為受害者,電商的好日子可能也會走到盡頭。”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曾表示。
打擊水貨、假貨,成為今年“雙11”期間諸多電商的重要目標。
當當網高級總監金東興認為,打擊假冒偽劣,合力必不可少,“應建立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誠信平臺,一個企業在一個平臺干了壞事,其他平臺都對它嗤之以鼻。”他同時呼吁,要盡快出臺有關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
“電商整個產業是基于互聯網存在的,和其他產業的特點不同,只有加快這方面的專屬制度立法,整個行業才能有針對性的可行性法律。”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電子商務專委會秘書長蘇軍對此也表示認同。
物流:“滯”“壓”難題如何解
每年“雙11”狂歡后,網購族們都在等著自己中意的貨品及時送達,而物流快遞業隨之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去年“雙11”期間,快件業務量達3.46億件,單日峰值6500萬件。
阿里巴巴市場總監金奕表示,今年“雙11”期間,為了提升快遞能力,運用了菜鳥網絡系統化、智能化調配物流配送。蘇寧方面則繼續發揮O2O的優勢,將門店變為快遞點,由最近的門店直接給消費者進行配送,從而減少中間的物流環節。
面對“雙11”當天快遞量井噴式的沖擊,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巡視員聶林海分析指出:“物流公司在圍繞一天來準備超過平時10倍的業務量,因此平時8個小時送到,現在可能一個星期都送不到,可能出現‘壓貨’現象,所以消費者的購物感受和體驗就會大大降低。”
“是不是有必要一定強調‘雙11’,其實以后可以推出消費月、消費周,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聶林海分析說,由于很多消費者都在等“雙11”的優惠價格,網購行為集中到同一天,這樣造成的結果是,這一天前后的現實消費節奏會被放慢,而如果在某個階段進行促銷,整個消費節奏就會趨于平穩,物流的壓力得到緩解,消費者的體驗也能得到改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建議,對于消費行為,要處理好常態的高速增長和短期促銷的井噴式增長之間的有效銜接,既不要出現消費的階段性透支,也不要出現長期性低迷,從而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光明網記者 杜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