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深交易所同步發力 專精特新領域指數集群即將亮相
7月7日,上交所與深交所分別宣布,將于7月21日集中發布多只專精特新主題指數。其中,深交所推出深證專精特新指數和創業板專精特新指數;上交所聯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推出上證科創板專精特新指數、上證專精特新指數及中證專精特新100指數。
據悉,這一系列指數的集中亮相,旨在豐富專精特新領域投資標的,引導市場資源流向創新驅動型企業,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以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為顯著特征,尤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耕產業基礎核心領域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核心技術掌控力強,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生力軍。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其中A股上市企業超1000家。這些上市企業雖平均市值約67億元、平均營業收入約13億元,但研發強度(10.4%)、毛利率(31.6%)和營收增長率(9.8%)均顯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展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與成長潛力。
此次發布的指數形成了覆蓋滬深市場、多層次、多維度的專精特新指數矩陣,各具特色又相互補充。
具體來看,上交所方面,上證科創板專精特新指數選取50只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樣本,平均研發強度高達21.2%,樣本市值和研發支出占全部科創專精特新證券的比例分別為47.7%和41.9%,精準反映科創板創新特色;上證專精特新指數涵蓋100只滬市企業樣本,其中主板占25%、科創板占75%,樣本合計市值占滬市專精特新證券的54.7%;中證專精特新100指數從滬深北市場精選100只企業,滬深北市場樣本分別為41只、48只和11只,對全體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市值、營業收入、研發支出和凈利潤覆蓋率分別達33.0%、20.9%、28.8%和40.0%,全面呈現A股專精特新企業分布格局。
深交所方面,深證專精特新指數與創業板專精特新指數,分別從深市、創業板選取100只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企業作為樣本。截至2025年6月底,兩條指數總市值分別達1.5萬億元、1.3萬億元,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額均超400億元,可投資容量與流動性充足。自2018年底基日以來,年化收益率分別為8.3%和9.8%,均優于同期滬深300指數(4.4%)。樣本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權重占比分別達86%和89%,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和14%,近三年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超19%,且民企樣本數量占比均超八成,充分體現創新屬性與民營經濟活力。
市場人士表示,此次多只專精特新指數的集中發布,是資本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服務科技金融與普惠金融的重要舉措。一方面,指數通過清晰的市場表征作用,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工具,便于投資者分享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紅利;另一方面,將引導更多市場資源流向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助力其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
滬深交易所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指數供給體系,推動相關指數產品開發,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培育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讓資本市場更好地賦能專精特新企業,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