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科技,碰出“新”火花
展館“變身”穿越現場,科技給古跡古韻“打光”,非遺美食“撞上”國潮電競……5月22日,有著“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之稱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開幕。在國博、敦煌、三星堆等頂流IP展區,打卡的觀眾絡繹不絕。
本屆文博會共設八大展館,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技術賦能文化“超維表達”
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劉蕾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人工智能(AI)展區,邀請6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參展,通過AI全應用場景呈現、AI科技演出、AI共創互動等環節,呈現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與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消費。
騰訊展區以“打造好用的AI,讓中國故事被世界看到”為主題,展示了基于混元大模型技術的AI創作工具,包括元寶、IMA、混元生圖AI等。
“文化創意工作者可以利用這幾款AI工具,從‘0到1’打造一篇關于《中國文化出海》的內容策劃,同時還能夠與混元互動,設計出獨一無二的AI大師畫和3D伴手禮。”騰訊公司副總裁蔡光忠介紹。
我的宇宙(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構建虛擬與現實深度融合的數字化公司,也是元宇宙場景應用的創新者。記者在該公司展位看到,觀眾只需輕觸虛空,隨著指尖劃開一道閃耀的裂痕,瞬間就“閃現”深圳車水馬龍的街頭。公司創始人岑志科說:“我們期待與參展商和技術伙伴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元宇宙在文化IP開發、智慧景區建設、數字消費等領域的應用。”
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洛陽洛邑古城,聯合開發出沉浸式體驗空間《永遠的盛唐》,運用XR(擴展現實)技術,精準復刻盛唐街市、龍門石窟等,觀眾可與“楊貴妃”“李白”等角色實時交互。
“通過二次修復技術,我們既還原了因時間侵蝕而模糊的細節,又運用三維數字手段對流失海外的佛首進行虛擬還原。”該公司制片項目管理人肖代惠梓說。
業態重構催生消費“新物種”
走進文博會全球家庭臻彩視聽空間,記者試用不同終端,體驗Audio&HDR Vivid國產超高清技術標準的流媒體內容。在三面屏環繞下觀看《慶余年2》《繁花》等熱播影視劇時,仿佛置身劇中。
“我們正積極推動Audio&HDR Vivid等技術落地兩大高品質視聽品牌——臻彩視界、臻悅全景聲。”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余睿超說,“我們深度參與了相關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和生態建設過程,希望為用戶帶來更加細膩真實、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視聽體驗,并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左手按住節奏墊,右手撥動任一撥片,即使沒有樂器演奏基礎,也能即興彈奏音樂,產生“一人樂隊”的效果……未知星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設計的LiberLive C1無弦吉他吸引了不少觀眾上手體驗。
“研發這件產品的初衷是希望讓大家玩音樂更簡單、更融入生活,也希望借助科技與創意,將音樂個人編創推向市場,帶來全新的唱作體驗。”該公司展位負責人李嘉欣介紹。
南方科技大學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長助理陳能軍認為,文博會的舉辦不僅體現在展會價值上,更在于產業生態的優化、文化創新的引領以及國際影響力的擴大。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文化新業態,這些創新成果在文博會上集中展示,起到了文化產業風向標的作用。
(科技日報深圳5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