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想買衣服、鞋子、珠寶……中國的東西物美價廉!”聊起“中國購”,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游客Ezra如數家珍。
正值第九個中國品牌日,財米油鹽欄目在街采中發現,中國品牌正俘獲越來越多來華外國游客的“芳心”。有的“老外”甚至“購物為主、旅游為輔”,空箱而來、滿載而歸,做起了“反向代購”。
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入境外國人中,適用免簽政策入境38萬人次,同比增長72.7%。與此同時,“China Travel”(中國游)帶火的“China Shopping”(中國購)持續升溫。
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3天,外籍用戶在境內用微信支付消費的筆數、金額同比均增長近2倍;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長180%。整個“五一”假期,銀聯、網聯處理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交易筆數、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4.86%和128.04%。
從過去國人出國海淘,到如今“老外”反向代購,這一消費市場新趨勢,不僅得益于中國市場的優質供給,也與不斷升級的購物環境密不可分。
從產品供給看,小到盲盒、冰箱貼等景區周邊,大到絲綢、漢服、瓷器等國粹精品,充滿“中國符號”的精美商品推陳出新,讓外國游客直呼情緒價值“拉滿”。辣條、奶糖、火鍋底料等美食誘惑更是讓不少“外國胃”欲罷不能。
與此同時,兼具科技感和性價比的“中國智造”也令許多外國游客深深“種草”。以外國游客討論較多的大疆云臺相機為例,中國境內的零售價就比國外低了25%,享受退稅后還能再省四、五百元,令不少人直呼“真香”。
從購物環境看,以“過境免簽”“移動支付”“即買即退”為代表的各類政策可謂連招不斷,持續提升外國游客購物體驗。
以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為例,4月8日起,這項便利化舉措就從試點推廣至全國,意味著境外游客在全國范圍內都可以享受到離境購物當場退稅的服務。同時,退稅“門檻”進一步降低:退稅起退點從500元人民幣下調至200元、現金退稅限額從1萬元人民幣提高至2萬元。
從短期看,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影響,“反向代購”熱潮為擁有充足商品供給、創新消費場景的中國市場更添活力。
5月2日起美國正式取消對華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對此情形,美國博主Mike在分享自己“中國購”經歷時算了一筆賬:“往返機票800美元,只要買夠2000美元就回本了!”他表示,相比變相承擔不合理的關稅,還不如直接打個“飛的”來中國購物劃算。
從長期看,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更多“反向代購”帶來的新需求、新趨勢將推動國貨潮品在質量、設計、體驗上精益求精,帶動“中國制造”做優做強,從而“反哺”中國品牌螺旋上升。
中國品牌的精彩未來,正由全球消費者共同書寫!
總策劃:孫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謝婷
監制:呂騫
策劃:申佳平 李佳
文字:方經綸 實習生徐媛新
攝像:張力洋 實習生徐媛新
剪輯:張培揚 田奧勛
設計:林珊珊
包裝:趙晨
專題:《財米油鹽》——你的財經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