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維智)近日,鎮安縣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線上線下在售的農產品種類已達30多種,土雞蛋、花菇、魔芋制品、板栗、象園茶、臘肉……上半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75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全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達到7709元,同比增長8.4%,增速全市第二。
為了促進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鎮安縣積極挖掘特色資源,做好存量、做大增量、做優質量,延鏈、補鏈、強鏈,茶葉、蠶桑、烤煙、魔芋、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永田農業、盛華茶葉、雪櫻花魔芋等農業龍頭企業蒸蒸日上,農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目前,全縣發展茶園11.75萬畝,已建成基地鎮5個、基地村13個,產業規模全市第三;發展桑園6.5萬畝,養蠶發種1萬張,產業規模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烤煙種植3.1萬畝,產業規模全市第二、全省第三;種植魔芋6萬畝,產業規模全市第一;當年新發展中藥材4萬畝以上。鞏固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全縣板栗面積60.5萬畝,發展核桃33.2萬畝,種植食用菌3200萬袋。
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該縣一批種植大戶、養殖能人、“田頭專家”、創業帶頭人涌現出來,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鎮安縣秦綠公司負責人余之超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小麥胚芽掛面”,使掛面的口感和營養大大提升。這項技術獲得了商洛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云蓋寺掛面”也因此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近年來,鎮安縣積極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縣培育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1家,發展合作社560個,家庭農場90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150個,建設倉儲冷鏈保鮮庫31座。目前,縣上正在開展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力爭實現每個脫貧村有1個產業扶貧合作組織,每個鎮(街道)有1個產業園或基地,達到農民、土地與技術、品牌的有效對接,奏出市場化發展的精彩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