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聚焦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常態化推進動態排查整治,持續強化源頭管控。同時,該縣積極推進礦山綜合治理,加強尾礦庫治理監管,完成小水電整治收尾工作,規范民宿和農家樂日常管理,健全完善監管體系,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商南縣聚焦個人買地建房、亂占耕地建房等問題,組織開展集中摸排和專項整治,嚴防個人買地建別墅、私家莊園等問題發生,強化“大棚房”問題常態長效監管,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守住老百姓的“糧袋子”。以問題高發區域、易發領域、頻發行業為重點,對區域所有建筑、項目開展不留死角的拉網式摸排,以違建整治、水源保護、河道采砂等為重點,按照邊排查邊整改工作原則,常態化開展問題排查整治。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管控要求,全面加強房地產類項目、康養類項目和旅游景區內新建建筑等大規模高強度開發建設活動,從嚴控制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嚴查用地違法行為,加強日常監管,從源頭上減少秦嶺“五亂”問題發生。全面整治“小、散、亂、污、呆”等五類礦山,推動非煤礦山升級改造,扎實推進礦山“五化”建設,分類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強化尾礦庫隱患排查,持續鞏固尾礦庫治理成果,扎實做好廢水滲漏、污水直排等問題排查整治,加強汛期暴雨區駐點盯守和風險監測,堅決防范遏制安全生產事故和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加強小水電安全監管,積極推動整改類小水電站和保留大壩的除險加固,確保安全運行。常態化開展農家樂排查整治,著力解決違規搭建、污水亂排、油煙污染等問題,堅決杜絕以農家樂、民宿等形式變相實施房地產開發或成為私人場所等問題。建立健全政策協調、監管聯動、工作貫通機制,杜絕簡單化、“一刀切”,依法依規推動民宿、農家樂規范化可持續發展。優化危化品運輸路線,加快推進危化品運輸路面監控系統建設,增強雨、雪、霧等惡劣天氣路面感知能力,加強控速、控距、控道等路面交通違法管控。
商南縣提升水資源保護水平,加強森林保護修復,強化耕地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排污許可、取水許可管理,深入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黑臭水體治理、重要河流防控等工作。持續開展重點河流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長江“十年禁漁”專項執法行動,抓好丹江流域礦產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適時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雪)作業服務,為水源涵養等提供保障。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捕亂獵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扎實做好松材線蟲病監測、普查、檢疫、封鎖及疫情防治工作,做好秦嶺森林草原防滅火等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下達數量任務,因地制宜利用撂荒地,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推廣力度,確保耕地質量有效提升。結合“千萬工程”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方位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同時,扎實做好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持續完善秦嶺“生物基因庫”,推進瀕危野生動植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種質資源保存。
商南縣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加強線上線下監管聯動,強化監督檢查,健全完善監管體系。全面加快“空天地一體化”項目建設,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實現對秦嶺區域生態環境的全方位、全天候、無死角監控,整合各部門監測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和分析,提高問題發現和處置效率,不斷強化信息化、智慧化監管水平。做好人防技防物防相融合的監測監管,持續開展疑似問題圖斑核查整改工作。加強網格員培訓、管理,提高網格化監管效能,確保問題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做好秦嶺生態環境破壞行為有獎舉報受理、取證、督辦、反饋等工作,聚焦秦嶺“五亂”問題高發區域、易發領域頻發行業,堅持“常態治”“集中糾”“回頭看”同向發力,開展常態化暗訪檢查,做深做實閉環監管體系。全面落實秦嶺生態保護審計以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用好督查暗訪、“三色督辦”等機制,制作專題警示片,強化問題追責問責力度,對典型案例嚴肅通報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