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商南縣年產10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
本報通訊員 李治軍
2024年12月27日,在商南縣年產10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現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庫容24萬立方米的循環池已經建好;礦熱爐、旋轉機構等設備已經安裝到位;110千伏變電站、生產調度中心正在建設……
高純工業硅作為戰略性新材料,是有機硅、合金及半導體等行業的重要原料,也是光伏產業的核心材料,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
年產10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建設周期為2023年至2025年,分兩期實施,預計8條25.5兆瓦高純硅電爐生產線于2025年底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
“我們公司成立于1997年,擁有20多年硅產業基礎,是集高純硅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民營科技企業。”中劍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華憲介紹,“為了做大做強硅產業鏈,我們謀劃了年產10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
“2023年1月,項目開工后,縣上相關部門積極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包抓該項目的商南縣科經局干部湯淼說,“我們建立了項目手續辦理、資金需求臺賬,積極為項目建設爭取工業轉型升級、重點產業鏈等政策性資金500多萬元,并協調金融機構貸款融資。”
高純工業硅由硅礦石提純而來,含有極少量的雜質,硅含量在99.9%至99.999%。
在商南縣,高純工業硅所需的研發技術,已在十年前就打下了基礎。
2004年,中劍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硅材料技術研發中心,注重硅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自主研發,先后與15名國內硅材料行業專家教授進行合作,多項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2023年我們投入1400萬元進行技術研發,2024年投入900多萬元。”蔡華憲介紹,“我們自主研發的腳步從沒停過。”
如今,通過訂單式銷售模式,來自商南縣的高純硅、太陽能級多晶硅、高純硅粉及微硅粉等產品,暢銷浙江、北京、山東、湖北、河北等地,還銷往日本、土耳其等國家。
“我們的產品不愁賣,目前沒有庫存,需要加快建成新的生產線。”蔡華憲說,“我們將根據工程特點對所有的作業面、工段加強監督和管理,確保安全施工。同時加強與各施工單位的溝通和配合,有條不紊地進行穿插施工、交叉作業,嚴格施工規范,確保工程質量。”
年產10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整體建成后,預計年可節約標準煤3.6萬噸,有效促進當地經濟循環發展,助力實現“雙控”“雙碳”目標,有利于商南硅產業鏈做大做強,發揮完整光伏產業鏈規模效益和競爭優勢。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2024年以來,為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商南縣持續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為項目開工、推進暢通渠道。
商南縣項目服務中心主任阮林喜介紹:“縣生態環境、水利、林業、文旅、審批、自然資源等部門保障和服務重點項目工作的主動性顯著增強。這些部門不僅幫助企業解決手續辦理等方面的常規問題,還下力氣‘啃硬骨頭’,解決文勘、拆遷、歷史遺留等問題。”
如今,年產10萬噸高純工業硅項目所在的商南縣硅科技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為建成光伏全產業鏈奠定基礎。
該園區著力打造“硅石—高純硅—太陽能級多晶硅—鑄錠切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分布式光伏發電”光伏全產業鏈。園區建設分三期實施,目前,3萬噸高純硅粉、光伏硅廢料回收加工再生等項目已建成投產。園區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152億元、節能5萬噸標準煤,新增就業崗位2300個,將為當地打造硅產業集群、光伏產業鏈和帶動群眾就業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