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孫晶)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中在全球都是導致死亡的重要疾病,一項新研究分析了這兩種疾病的共同風險因素,為綜合防控、降低疾病負擔提供了依據。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衛生》發表論文說,他們分析了全球203個國家和地區的25歲及以上人群的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等數據,發現兩種疾病的發病一致性區域集中在歐洲、美洲和北非。
研究篩選出9個關鍵風險因素,全球約45.43%的缺血性心臟病發病和38.53%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可歸因于這些風險因素的累積暴露。其中,高收縮壓、腎功能障礙和低溫暴露是較重要的兩種疾病共同風險因素。在一些低溫暴露較多的國家,如瑞典、俄羅斯等,兩種疾病發病率普遍較高。
這項研究還揭示了飲食結構對患病風險的影響。例如,在缺血性心臟病主導區域,全谷物飲食比例低、反式脂肪酸攝入高;而在缺血性腦卒中主導區域,高鈉飲食普遍,日均鹽攝入量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論文通訊作者、阜外醫院潘湘斌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通過空間分析揭示了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全球發病模式,明確了高收縮壓、腎功能不全、低溫和不良飲食習慣等風險因素的協同作用,為精準制定區域性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