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基因魔剪打造智能“快遞”系統
在生命的藍圖中,DNA就像一本寫滿遺傳信息的“天書”。然而,這本天書中偶爾也會出現“錯別字”,導致各種遺傳疾病的發生。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科學家手中的一把“分子剪刀”。它能夠精準地修改DNA中的錯誤片段,從而有望在根本上治愈疾病。
其中,CRISPR-Cas9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基因編輯領域的格局。它不僅操作簡便、成本低廉,而且效率極高,被譽為“基因魔剪”。隨著技術的發展,堿基編輯器和引物編輯器等新一代工具也相繼問世,它們能夠在不切斷DNA雙鏈的前提下實現更安全、更精細的修改,進一步提升了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和應用潛力。
然而,一個巨大的難題仍然橫亙在人們面前:要將這些先進的“分子工具”送到正確的目標細胞中,并非易事。就像再好的藥物如果不能準確送達病灶部位也無法發揮作用一樣,基因編輯技術的強大功能,也需要一個高效、安全的遞送系統充當“快遞員”。
而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合成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近期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成果: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病毒樣顆粒遞送系統——ENVLPE,為基因編輯器打造了一個智能“快遞”系統,標志著在這一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
精準遞送:基因編輯的“快遞”革命
傳統的病毒與非病毒遞送系統,如腺相關病毒、脂質納米顆粒以及其他類型的病毒樣顆粒,普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某些系統可能會引發免疫反應,或者遞送效率較低,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ENVLPE全稱為“用于裝載可編程編輯器的工程核胞質載體”。它是一種非傳染性的病毒樣顆粒,能夠高效地將基因編輯工具(如堿基編輯器或引物編輯器)運送至目標細胞中。該系統成功克服了早期遞送系統的兩大瓶頸:一是向導RNA有效載荷的不穩定性,二是生產細胞中對功能性基因編輯器的低效包裝。通過優化細胞內的運輸機制,研究人員顯著提升了這一系統的遞送效率和安全性。
ENVLPE則直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改進。其核心結構基于經過修飾的、非傳染性的病毒外殼,作為基因編輯工具的“包裹”,可以攜帶堿基編輯器或引物編輯器等先進CRISPR工具。這些工具能夠精準修改DNA中的單個堿基,甚至嵌入或刪除特定序列,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更重要的是,ENVLPE巧妙地利用了細胞內部的天然運輸機制,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將所有組件組裝完整,從而避免了傳統方法中常出現的部分組裝、功能缺失的問題。此外,該系統還配備了一個額外的分子屏障,保護編輯器中最脆弱的部分免受降解,確保其安全抵達目的地并發揮預期作用。
點亮黑暗:失明小鼠恢復視力
為了驗證ENVLPE的實際效果,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所與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合作,在遺傳性失明的小鼠模型中進行了測試。
這些小鼠因Rpe65基因發生致病突變而完全失明,無法對光產生任何反應。研究人員將ENVLPE注射到視網膜下腔(位于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之間),以修復該基因突變。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小鼠開始恢復對光刺激的反應,這意味著ENVLPE在活體動物中具備強大的治療潛力。
與現有遞送系統相比,ENVLPE表現出更優的性能:其他系統通常需要10倍以上的劑量才能達到相似的治療效果。
定制抗癌:通用T細胞的新平臺
除了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ENVLPE也為癌癥的過繼性T細胞療法帶來了新的可能。這種療法通常涉及從患者體內提取免疫T細胞,并在實驗室中對其進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夠識別并攻擊腫瘤細胞,再重新注入患者體內。
研究顯示,ENVLPE可以高效地去除T細胞表面的一些特定分子。這些分子在移植給非供體受者時可能引發免疫排斥反應。因此,ENVLPE有望幫助開發通用T細胞,即無需根據個體患者定制的免疫細胞產品。這將大大降低治療成本,提高可及性,使更多癌癥患者受益。
這項創新不僅解決了遺傳性疾病體內治療和癌癥體外細胞治療中的關鍵問題,也為轉化醫學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高度模塊化的ENVLPE讓人們距離按需、精準地進行復雜細胞工程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成為合成生物學推動醫學進步的典范。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提升ENVLPE的靶向精度,計劃結合自然界多樣性資源和人工智能輔助蛋白質設計技術,使遞送過程更加特異、可控。為推動該技術走向臨床應用,他們正積極尋求轉化研究資金支持和制藥企業的合作,力求將ENVLPE優化為適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平臺,最終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