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孫紅麗)5月21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及中非經貿合作有關情況。
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將于6月12日到15日在湖南長沙舉辦,主題是“中非共行動 逐夢現代化”,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商務部共同舉辦。這是今年中國同非洲國家在經貿領域最為重要的交流活動之一。
唐文弘表示,近年來,在中非雙方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非經貿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第一個特點是貿易規模穩步增長。2024年,中非貿易額達到了295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8%,連續第4年創歷史新高。中國連續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其中,中國自非洲進口1168億美元,增長6.9%,對非洲出口1788億美元,增長3.5%。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非洲商品提供了廣闊的機遇。以碧根果為例,南非每年生產的碧根果90%出口到中國,中國市場已帶動南非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碧根果生產國。
第二個特點是投資動能不斷積聚。近年來,中國企業加大對非洲各類經貿園區的建設和投資,推動中非產業鏈合作,為當地稅收、就業、出口創匯作出重要貢獻。比如說,在埃及,中國企業建設的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形成紡織、玻璃、建材、家電等產業集群,成為助力非洲工業化的一個成功案例。在坦桑尼亞,中國企業建設的東非商貿物流產業園,已吸引了430多家中小企業入駐,待全面投入運營后,預計將為當地創造超過2萬個就業崗位。在贊比亞,中國企業建設的贊中經貿合作區正在打造銅礦開采、冶煉、加工全產業鏈,助力非洲提升礦產品附加值。
第三個特點是新興領域合作持續深化。數字經濟方面,中國企業已經為非洲建設多個大型數據中心,提供云計算服務,5G技術在非洲礦山開采、城市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綠色發展方面,中非合作建設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累計超過1.5吉瓦,可滿足非洲上百萬家庭用電需求。金融合作方面,埃及、非洲進出口銀行分別于2023年、2025年成功在中國發行人民幣“熊貓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