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攀登上海棠山古寨觀賞云海
游客在海棠山打卡拍照
本報通訊員 倪方海 侯興華 王佳姝鈺
七彩朝霞浸染天際,云海翻騰氣吞山河,紅日東升金光燦爛……每逢雨后天晴,云霧環繞著蒼翠起伏的山巒,層層疊疊,蔚為壯觀,這就是鎮安縣永樂街道安山村海棠山的“云端奇景”。安山村憑著這奇特美景,成為省內外眾多攝影和戶外愛好者的打卡必選之地。
近年來,安山村抓住這波自然美景帶來的流量,通過提升基礎設施、發展餐飲民宿、招商引資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探索農旅融合發展,促進村民共富的生動實踐之路。
云海奇觀引來客流
海棠山位于鎮安縣城以東6公里的安山村,這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每逢雨后初霽或特定時節,浩瀚云海便在山谷間翻涌升騰,云海奇觀每年可達200多天,海棠山也因此連續兩年位居抖音商洛市景點收藏榜第一名,還被評為國家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
海棠山的魅力遠不止云海日出,其山頂依次相靠的王家寨、蘇家寨、杜家寨三座古寨歷經滄桑,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從縣城到最高的蘇家寨,垂直海拔近850米,而且攀登難度較小,所以成為戶外徒步愛好者的樂園。同時,因為光污染比較小,許多觀星愛好者也前來露營拍攝星空。
6月25日,來自西安的游客李雯在海棠山觀景臺看到壯觀的云海,激動地說:“在網上看到這里的云海照片就被震撼了,實地來了,更覺得不虛此行!徒步的野趣,加上這絕美的日出云海,海棠山真是個風光寶地!”對于星空攝影家王慶睿來說,多次在海棠山拍攝星空的經歷,讓他對這個地方再熟悉不過了,他說:“海棠山距離西安比較近,資源非常好,是我們星空聯盟拍攝的常選之地,這里能出大片!”
游客的鏡頭成了傳播美景的窗口,讓曾經的“深閨美景”迅速成為引爆網絡的流量密碼,為沉寂的山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民宿小院蓬勃發展
依托“云海日出”這張金名片,安山村引導村民積極發展民宿和農家樂,從2021年村民蘇文良的第一家開始,現在海棠山已有近20多家民宿和農家樂,這已經成為安山村驅動鄉村產業轉型、帶動村民增收的核心引擎。
蘇文良原來在外做生意,因為炒股賠錢,回到老家,當他看到海棠山云海資源后,通過租房開辦了海棠山第一家民宿,最初年營業額2萬多元,現在年營業額近130萬元。最近,他正忙著修建自己的新房子擴大經營。
近幾天,因為天氣適合云海形成,村民蘇文海的“云頂人家”民宿每天都是滿客。5年前,他還守著土坯房在山上挖藥材賺錢,如今,三層小樓十幾間客房年收入超15萬元。
“現在游客一波接一波,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房間每天都是爆滿,天天都有忙的。”蘇文海一邊忙著給客人做包子一邊高興地說。
游客來到海棠山,住的是標準間,吃的是農家飯,每人每天只用花100元,超高的性價比,讓回頭客比比皆是。游客黃先生在這里已經住了兩天,他表示這里環境優美,服務周到,還要再住上幾天,在這次休假中好好放松一下。
安山村還成立了民宿協會,制定了經營規范,讓民宿產業得到了健康發展,讓村民賺錢更穩當。據了解,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00多萬元。安山村的民宿和農家樂,可帶動70多人就業,年人均增收3萬多元。特色民宿、農家宴、原生態土特產售賣,讓安山村村民的腰包實實在在鼓了起來。
夯實農旅融合基礎
如何把這項事業做長遠,讓洶涌而至的“流量”持續轉化為村民手中實實在在的“增量”?這是安山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了能留住游客,給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感,安山村新建了觀景平臺和生態停車場,修繕了登山步道,增設了休息座椅、環保廁所和分類垃圾桶等配套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的提升,極大地穩固了安山村的旅游品牌形象。
“觀景臺旁邊的那塊空地,一直是大家拍照的前景,我們也通過種植格桑花、向日葵讓它變美變亮,后來還種上烤煙,不光美了環境,還增加了收入。”駐村干部敘說他們打造美麗鄉村的點滴嘗試。
村委會還通過招商,引入了“云上綠野”露營公司,為了做好服務保障,在他們多方爭取下,將露營基地至主路的2.1公里土路硬化,解決了交通不便卡脖子問題,讓商家發展更有信心。村上還與陜西泊客文旅簽訂了開發意向書,計劃建設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主題露營基地、康養旅居中心、農旅研學等項目,逐步豐富服務供給,充實海棠山“云海日出”這張金色名片的內涵。
“我們計劃將連接縣城的道路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旅游大巴車的通行需求。同時,將積極創新,開辟綠色養老項目,開發云海主題文創產品,我們要讓游客帶走的不只是照片,還有深刻的體驗和安山伴手禮。”村黨支部書記蘇文明在談及未來打算時,信心滿滿地說。
海棠山巔,云海依舊奔涌不息,它不僅是自然饋贈的視覺盛宴,更已成為安山村持續發展的澎湃動力。相信在云海日出的見證下,安山村這條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