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彬豪)5月12日上午,鎮安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迎來溫情一幕:來自米糧鎮的馮女士將一面繡有“司法為民暖人心 公證服務零距離”的錦旗,送到公證員手中。她眼含熱淚說:“我丈夫走后我手足無措,是你們翻山越嶺,讓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年幼的女兒感受到法律的溫度。”
5月9日,馮女士因愛人突發疾病離世后的遺產繼承問題向鎮安縣公證處求助。其丈夫遺留的公司股權需由第一順序繼承人——85歲有病在床的張爺爺、馮女士和兩個女兒共同繼承。面對老人正在住院無法行動的困境,縣公證處立即啟動“綠色通道”。
10日上午,由3名公證人員組成的服務小隊攜帶移動辦證設備,來到米糧鎮中心衛生院。在病房內,公證員毛祎趴在病床前,逐句向意識清醒卻言語含糊的張爺爺解釋文書內容,老人顫抖著手在筆錄上按下指印。3個小時的專業服務,讓復雜的股權繼承公證在病房里溫情落地。
這場送上門的公證服務,正是鎮安縣公證處開展公證質量提升年“公證規范優質”行動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鎮安縣公證處聚焦特殊群體需求,推出“三優先一上門”機制,即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出證,行動不便者上門服務,已為3名80歲以上老人、2名殘障人士提供床邊公證,辦結時效同比提升40%。
“公證規范優質行動不僅要規范流程,更要傳遞法治溫度。”縣司法局局長張忠賢表示,通過建立“事前精準預約、事中規范辦理、事后跟蹤回訪”的全鏈條服務,將法律文書簽署的“最后一公里”變為便民惠民的“最美零距離”,這也是全縣司法行政系統為民服務辦實事的縮影。目前,縣公證處已形成上門服務標準化操作指引,涵蓋急救預案、操作流程、方言翻譯等12項細則,確保特殊群體“足不出戶享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