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 壘 李治軍
商南縣“秦嶺茶鄉”茶旅融合產業園(局部)
產業路路基已完工,即將鋪設瀝青路面;茶園體驗營地、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直播展示區、旅游公廁、自助茶屋均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雖已立冬,天氣漸寒,但在商南縣城關街道實施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點上,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快速推進。
今年以來,商南縣城關街道在實施“秦嶺茶鄉”茶旅融合產業園項目的基礎上,搶抓機遇,爭取并實施了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加快茶旅融合產業園內配套設施建設,豐富產業園業態,優化產業園人居環境,著力把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轉化為當地群眾具體實在的獲得感。
項目帶動、群眾參與,村莊亮麗一新。城關街道依托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改造提升了15.52公里“秦嶺茶鄉”茶園產業路,在“秦嶺茶鄉”核心區任家溝社區、二道河社區、張家崗村、碾盤村內人口聚集區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對任家溝流域2.77公里的河道實施綜合治理。統籌資金,對連接五里牌村、任家溝社區的雞公峪道路實施了“白改黑”,對392戶廁所進行了改造,安裝路燈330盞,引導農戶對房前屋后的“臭水溝”“障眼棚”等進行整治。經過建設和治理,任家溝、五里牌、碾盤等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美麗蝶變”。
因村制宜、協同發展,產業提質增效。城關街道打破地域界限,實行整體連片規劃、跨村合作,凝聚資源力量推進“秦嶺茶鄉”茶旅融合產業園項目建設。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價值轉化的戰略定位,按照“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思路,在任家溝、碾盤、張家崗、二道河等村(社區)持續建設生態茶園,打造集茶園觀光、采摘體驗、康養服務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產業板塊。在中央彩票公益金的加持下,城關街道強化政策扶持,積極培育和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增強他們在產業發展上的“龍頭”作用。該縣陜西恩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原有2800畝茶園的基礎上,今年在張家崗、碾盤兩個村新建生態茶園2200畝,還配套建成大宗綠茶、名優綠茶、紅茶3條生產線,年加工茶葉能力2萬公斤,預計實現年產值4000萬元。
創新機制、保障效益,群眾增收致富。城關街道積極探索“生態穩業、加工興業、品牌強業、旅游活業”的新路徑,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收益分紅、以工代賑等方式,構建惠農便農體系,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以產業促就業、帶創業、助增收。其中,任家溝社區今年新建茶園3400畝,吸引3家茶企落戶,開辦9家農家樂,帶動370戶群眾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大力推行“企業+平臺+農戶”“互聯網+”的銷售模式以及“茶旅+康養”的運營模式,吸納村民融入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路徑。
目前,商南縣城關街道通過實施“秦嶺茶鄉”茶旅融合產業園項目(含中央彩票公益金子項目),已新建茶園1萬畝、改造提升茶園8000畝,修建旅游觀光路12.95公里、產業路20公里,并實施了綠化、亮化等。其中,依托2024年中央彩票公益金,在產業園內新建茶園體驗營地1560平方米、自助茶屋1494平方米、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直播展示區和旅游公廁。通過這些建設,實現了產業園功能配套,改善了生態環境,使得項目區人氣、商氣逐漸集聚,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經濟活力持續釋放。整個項目建成后,將有3015戶群眾受益,戶均年增收3600元,將帶動項目區內4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有力地帶動商南縣茶產業、加工業、康養業、旅游業、服務業、電商業等發展。
“我們將持續管好用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抓好2024年公益金項目的收尾工作,盡快啟動2025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充分發揮中央彩票公益金的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商南縣城關街道黨工委書記董光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