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供圖
"> 來自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將巴西北部亞馬孫地區豐富的清潔水電資源輸送到東南部人口稠密區,助力巴西實現再工業化。圖為巴西美麗山一期特高壓輸電項目。
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供圖
當地時間7月4日,巴西里約熱內盧瓜納巴拉灣畔,第三屆中拉綠色未來與文明互鑒國際研討會在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科學與文化論壇大廈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主辦。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哥斯達黎加、秘魯等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綠色發展與共享文明——中拉合作新機遇”主題展開對話,為中拉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探索新的思路和路徑。
“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樹立了榜樣”
“以‘加強全球南方合作,促進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治理’為主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在里約熱內盧舉行,全球南方國家可以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展現更多‘南方擔當’。”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教授、巴西環境與氣候變化部前副部長阿斯帕西婭·卡馬戈表示,“中國把綠色技術、人工智能運用到環境治理中,在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融合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堪稱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典范。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拉美各國和中國需要繼續深化合作、引領全球生態治理。”
“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樹立了榜樣。我在中國參觀考察時了解到,中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項目中都蘊含著低碳、環保的理念。”吉爾森·儒尼奧爾是里約熱內盧一家咨詢公司的顧問,不久前剛到訪過中國。儒尼奧爾說,中國與拉美國家開展合作,也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其中。
在厄瓜多爾馬納比省,國際竹藤組織參與推進的多項戰略性項目正在幫助當地居民提升天然竹林的經濟效益,為當地發展注入新活力。中國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并發布全球行動計劃,包括厄瓜多爾、烏拉圭、多米尼加在內的越來越多拉美國家加入國際竹藤組織,共享中國的綠色解決方案。
巴西中國創新經濟研究院主席克勞迪婭·亞努齊表示,“以竹代塑”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為拉美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啟示。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著人類文明的演替。”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中國與拉美國家作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是生態文明治理的堅定參與者、積極踐行者、攜手同行者、重要貢獻者。
“與中國的合作幫助巴西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
“中國是很多亞馬孫雨林特有經濟作物的重要出口目的地,與中國的合作幫助巴西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教授索尼婭·里貝羅的研究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在她看來,中國將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結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國理念值得巴西借鑒。
“中國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顯著提升了整體生態狀況。”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董加云表示,這一工程的成功實施得益于多層級政府的上下聯動、跨部門單位的通力協作以及廣大農民的積極響應,對巴西、哥斯達黎加等拉美國家開展基于生態系統付費的生態修復工程具有借鑒意義。
阿根廷國立圣馬丁大學環境政策研究學者盧卡斯·菲格羅亞對記者表示,“中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踐對阿根廷等拉美國家有重要啟示,各方交流互鑒將為優化生態治理提供新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王煒曄表示:“我們正在與拉美高校的學者開展合作,研究國際貿易如何影響亞馬孫雨林、塞拉多草原的生物多樣性,希望通過我們的學術合作,為制度優化、提升綠色供應鏈管理作出貢獻。”
“巴西和中國都設有大面積自然保護區,如何保證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兩國共同面臨的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顧問杰伊·阿姆斯特爾對記者表示,通過地球資源衛星合作,巴中兩國已經在森林保護、氣候變化監測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在生物研究等方面處于領先水平,巴中合作將在保護亞馬孫雨林生態系統的同時助力當地實現經濟社會更好發展。
“拉中合作將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202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3億千瓦,約占電力新增總裝機的86%。”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表示,中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成為光伏產品、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領跑者,相關產品、服務和技術的出口讓世界受益。
不久前,在巴西中部戈亞斯州席爾瓦尼亞市,中巴兩國人士共同見證了雙方能源合作的又一項新進展——中國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席爾瓦尼亞換流站開工。該項目全長1468公里,建成后將把巴西東北部的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輸送至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附近地區,對于巴西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面臨氣候變化嚴峻挑戰,各國應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秘魯太平洋大學中國與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辛西婭·桑伯恩表示,拉美國家正處于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拉中雙方應繼續加強政策協調、知識共享等,“拉中合作將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政府與企業通力合作,是中國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的關鍵。”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盛春紅表示,一方面,中國政府通過綠色發展政策引導,促進與綠色低碳相關的制造業發展,另一方面,企業積極推動技術革新,不斷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綠色低碳產品,讓可再生能源產品進入千家萬戶,多方合力共同促進中國的能源轉型進程。
近年來,中拉間的能源轉型合作方興未艾,涵蓋輸電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項目投資、電動汽車生產等多個領域。與會專家表示,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希望拉美國家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在綠色科技、新能源等方面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萊昂納多·布拉馬基表示,巴西擁有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中國是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設備和技術領域的引領者,“巴西和中國在能源轉型領域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巴西國家開發銀行環境和亞馬孫基金主席納比爾·卡德里表示,去年巴西國家開發銀行首次為關鍵綠色技術領域的企業提供了融資,這具有里程碑意義。他表示,在巴西投資的中國企業不僅將資金投入工業區,也投入森林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領域,“這體現了巴中雙方通過對話、全球發展以及尋求可循環解決方案來應對挑戰、消除不平等的共同承諾”。
(本報里約熱內盧7月6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