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坦桑尼亞總統哈桑揮動國旗,示意車輛可以通行,等待駛過馬古富力大橋的首批車輛紛紛啟動。身穿當地傳統服飾的民眾載歌載舞,現場歡呼聲、歌聲、掌聲交織在一起……日前,由中國土木與中鐵十五局聯合承建的非洲最長矮塔斜拉橋——坦桑尼亞馬古富力大橋(見圖,中國土木供圖)建成通車。橫跨維多利亞湖的馬古富力大橋如一道飛虹連通兩岸,成為中非友誼新地標。
“坦桑尼亞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成就”
馬古富力大橋位于坦桑尼亞姆萬扎省,全長4.66公里,雙向4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年均通行能力預計將超過100萬輛車次、400萬人次。大橋通車后,兩岸居民往來時間從過去2個多小時的公路繞行或40分鐘的輪渡縮短至5分鐘左右,顯著提升出行效率。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民眾興奮地與大橋合影。“我曾為了送孩子去醫院,乘渡輪到湖對岸花了很長時間,當時心急如焚。”當地居民哈利瑪表示,維多利亞湖兩岸的學校和醫院資源分布不均,許多家庭因交通不便錯失就醫或教育機會。“我們很感謝中國朋友和中國企業,大橋建成通車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
喬弗里·喬爾是當地一家啤酒企業的貨車司機,以前需要送貨到對岸時,他大多會選擇輪渡。“有時我要等上3個小時。”喬爾說,上岸后還要行駛約350公里才能到達工廠倉庫,往返送貨至少需要兩天時間。“如今大橋通車,一天便可往返。真是太方便了!”
“這座橋是東非最長的大橋,將成為我們國家的象征和驕傲之一。”坦桑尼亞工程部部長阿卜杜拉·烏萊加表示,坦桑尼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橋通車為坦桑尼亞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馬古富力大橋是非中基建合作的精品工程。”哈桑表示,“馬古富力大橋是坦桑尼亞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成就。大橋建成通車不僅顯著促進了維多利亞湖兩岸的互聯互通,也標志著一個新的時代開啟。”
“推動民生改善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早上6時不到,金色的陽光灑在維多利亞湖面,馬古富力大橋基貢戈一側的魚市人頭攢動。當地采購商阿基利蹬著一雙橡膠高筒靴,正和助手一起將裝有鮮魚的鐵皮箱固定在摩托車后座上。
阿基利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來魚市采購。“有時,我們在基貢戈沒有選到心儀的魚,就會去湖對岸的布西西地區采購。但乘渡輪去對岸耗時太長,碰到高溫天氣,魚貨極易變質。”他表示,大橋通車后,往返湖兩岸更加方便,有更多時間和機會選到鮮美魚貨并及時送到加工廠和市場。大橋通車后,他的月收入預計能比之前增加30%。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淡水魚產區之一。據姆萬扎漁業協會初步估算,大橋通車后,魚貨可在1小時內送達加工廠或冷庫,運輸成本降低25%—30%。
姆萬扎是僅次于達累斯薩拉姆的坦桑尼亞第二大貿易、工業和漁業中心。坦桑尼亞主流媒體《每日新聞》報道說,馬古富力大橋建成通車,將激活區域物流運輸、農漁產業集散、跨境貿易往來等,“為坦桑尼亞及周邊國家注入新的發展活力,成為推動民生改善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大橋邊的集市上,小吃店老板卡邦加正在為客人準備當地傳統食物烏加利。他說,大橋通車后,往來基貢戈地區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小店客流量明顯增多,村里不少人也打算開小賣鋪。
交通改善還帶動了沿湖區域的投資熱。據坦桑尼亞土地、住房和人居發展部數據,自大橋開始建設以來,當地新增注冊中小型商業主體數量較3年前增長了2.8倍。目前,當地已有多個物流園區、旅游開發項目正在規劃中。
“馬古富力大橋是坦桑尼亞戰略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坦桑尼亞國家公路局姆萬扎區域經理、工程師帕斯卡爾·安布羅斯表示,大橋不僅促進坦桑尼亞國內貿易,也為坦桑尼亞與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等國家間提供更快捷的貿易通道,促進地區貿易。
“在中企的幫助下,我們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馬古富力大橋項目所處水域是坦桑尼亞重要漁業資源區,湖水質量直接關系到當地居民的飲用水安全與漁民生計。項目副經理秦榕告訴記者,大橋建設期間,項目團隊堅持環保優先,通過創新工藝技術,將水域污染降為零,實現了“施工不擾湖”的目標。“我們自主研發的一體式柔性止水工藝,在水中承臺與樁基之間采用充氣橡膠膠囊隔水拼接,避免了傳統水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體污染。”秦榕說。
該項目累計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近3000個,其中本地員工占比近95%,培養逾1500名專業技術工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方工程師還積極向坦桑尼亞青年傳授技術與經驗,幫助他們掌握現代橋梁建設知識。
今年23歲的姆瓦朱瑪·穆罕默德是阿爾迪大學畢業生,曾在項目上實習。從圖紙學習、施工培訓,到橋梁預制、吊裝焊接……談到實習經歷,她說:“過去我們只是學習理論,這段實習經歷讓我有機會參與實踐,拓展了知識面。未來我希望參與更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國家發展出一份力。”
羅伯特是項目上的一名司機。靠著穩定的收入,他在維多利亞湖畔蓋起了新房。“參與項目建設的這5年,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他對記者說,“中國企業為我們帶來了工作,也帶來了技術。只要愿意學、肯努力,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以前人們覺得在維多利亞湖上修建大橋是不可能的事,現在在中企的幫助下,我們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項目人力資源主管丹尼斯感慨道。
(本報坦桑尼亞姆萬扎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6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