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再次聚焦民營經濟,中央頻繁發聲有何深意?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電 題:再次聚焦民營經濟,中央頻繁發聲有何深意?
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
中央支持民營經濟再加碼。17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按照“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改革發展。
近期,中央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政策不斷落地。本次會議進一步細化了各項利好政策。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眼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營經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這些民營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對中國經濟社會穩定舉足輕重。數據顯示,民營企業解決了全國80%的就業和90%的新增就業。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此,中央先后提出“六穩”“六保”,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所說,能否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關系著中國能不能在當前復雜形勢下戰勝困難、化解風險,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確保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民營企業成為當前保住市場主體的重要課題。只有大力保護和激活民營經濟,才能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促進國內大循環。
如何保住大量民營企業?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進一步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帶動擴大就業。
朱克力認為,提升改革牽引力,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環境。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為市場主體輸血,更要促進市場主體自我造血。除了實施減稅降費等紓困措施和扶持政策外,尤為重要的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支持民企舉措力度空前
“今年民營企業會面臨更多的困難,所以經常會出現信心不足的情況。總結起來有三難:產銷難、投資難、兌現難。”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克服這些“難”,沒有國家的政策扶持不行,沒有企業家堅定的信心也不行。近期中央多次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讓我們民營企業家穩定了投資信心、堅定了持續發展的決心。
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支持民企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和客貨站場開發經營。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進一步向民企開放。
保護民營經濟、激活市場主體活力,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增強微觀經濟主體活力。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進一步向民企開放,加快對民企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鼓勵各地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擔機制。
另一方面,激活民營企業主體活力,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競爭中性原則,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尤其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給民營企業更多發展空間。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快電網企業剝離裝備制造等競爭性業務。允許中小民企聯合參與工業用地招拍掛。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葉青認為,當前中國正在轉換發展理念,助力中小微企業真正從做強轉向做優,建立起中國特色現代民營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培育更多扛得住風險、經得起風雨的“百年老店”奠定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