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海海晏9月8日電 (孫睿)“‘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使之轉化為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青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院長毛學榮8日表示。
當日,“兩彈一星”青年英才論壇之“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價值邊會在青海省“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舉行。此次時代價值邊會的舉辦旨在人們追憶“兩彈一星”燃燒的激情歲月,暢議“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價值,研討弘揚與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路徑方法。

曾任兩彈元勛任新民的秘書、原航空航天部科技委辦公室主任譚邦治在邊會現場講述了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上天背后故事。
“‘331’工程是我國開始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項目,整個工程的龐大、復雜性、研制工作量和技術難度在當時是空前的。那時候,我們攻堅克難,所經歷的實事,彰顯了廣大參研參試人員所表現的‘兩彈一星’精神。”譚邦治說。

原二炮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謝東強說,“兩彈一星”的歷史這些年在逐漸開放,其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作為青年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要是影響整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來改變、重塑青年一代的三觀。
毛學榮說,“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生動體現。在艱苦卓絕的“兩彈一星”奮斗歷程中,老一輩創業者披荊斬棘,風餐露宿,以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定的意志品格,完成了“兩彈一星”偉業,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事業中無數可敬可佩的典型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正是人們開展思政教育迫切需要的生動教材與鮮活案例。可以說,“兩彈一星”就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一座急待挖掘與整理的寶貴礦藏。
中新社原副社長周秉德表示,“兩彈一星”在世界上有很重的分量,很多地方都有驕人的成績,而這也是為了國家的強大,所以“兩彈一星”的精神要傳承下去,同時也希望年輕人發揮他們的作用,把國家的事業,特別是航天事業、以及“兩彈一星”事業推向更高的高潮,讓年輕人傳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