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漲價了”,不少準備裝修衛浴間的消費者發出了這樣的哀嘆。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衛浴產品漲價是情有可原,由于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持續走高,衛浴企業只好調整產品價格來維持利潤。雖然衛浴產品價格上漲存在一定的被動性,但衛浴企業要盈利,漲價根本不是有效手段,提高產品附加值才是關鍵。
衛浴產品價格沒有明確規定
據了解,目前對于衛浴產品的定價問題,國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價標準。同時,也沒有相關單位對衛浴產品定價進行監督、檢查。對此,一位業內人士稱,衛浴產品每種材料的價格成本都不相同,這也讓衛浴產品的定價變得困難。
不同的材料是什么樣的價格成本,消費者對此并不清楚,所以當品牌借著更換材質之機漲價時,消費者只能有苦難言。
衛浴產品漲價 企業不能僅靠單價提升利潤
“一般企業給產品定價,首先要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然后考慮品牌在市場上的定位和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如果從成本角度核算,衛浴產品三年漲一次價應該算相對合理,但是年年漲價、甚至一年多次漲價,確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位不愿具名的衛浴企業負責人表示,每年都有品牌帶頭漲價,他們只能跟著漲。
另一位衛浴企業負責人則表示:“價格是漲了,但利潤其實沒怎么漲,衛浴原材料、人工成本、產品設備的更新換代等因素都是導致衛浴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
其實漲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理由的亂漲價。在“洗牌”的過程中,衛浴企業應更多地將眼光放長遠,盈利不能單靠提高價格這“一招鮮”。此時此刻,衛浴企業應當更多地思考怎樣練好內功,因為衛浴市場的未來將是高附加值品牌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