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衛浴行業卻仍在“寒冬”中掙扎。受經濟大環境及上游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冷空氣”始終縈繞在衛浴行業上方,久久未散。低迷的市場如何才能重煥生機?衛浴銷量如何拉升?成了各大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在市場環境的步步緊逼之下,一些衛浴企業不得不重拾低價牌,雖說這是無奈之舉,卻也不可取。低價不是“萬能藥”,衛企擺脫市場低潮需另尋出路。
現實中的中國衛浴企業如何直面市場?
當市場低潮來襲,衛浴企業是像一只被低迷的市場嚇破了膽的麻雀,在狹小的屋檐下可憐的縮著,還是像海燕那樣搏擊大海?絕大多數衛浴企業都采取了消極保守的態度:壓縮市場費用、裁減人員、停止品牌推廣、放棄產品創新……大都是以一種本能采取降價營銷,奢望靠低價營銷去打開市場。
但結果呢?顯然是不理想的。在市場低迷的狀態下,低價驅動并不是靈丹妙藥。為什么?理由有三:
一、市場低迷的形勢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企業的,而是一個產業所整體面臨的。因此是產業的共性問題。凡共性的問題要針對各個企業具體狀態而去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降價。
二、價格戰幾乎是國內衛浴企業在面臨困境時一致采用的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當一個產業群面臨市場困局時,其中一個企業祭出低價的大旗,其他的企業也會不約而同的采用這種做法,所以降價的策略除了削弱企業的利潤和整個產業的價值外,別無益處。
三、給企業帶來硬傷。降價不僅導致企業的品牌貶值,也枯竭了企業利潤來源,導致企業沒有資源創新。
那么在市場低迷的狀態下,除了價格戰之外,衛浴銷量如何拉升?
中國衛浴企業林林總總,每個企業各自的出路也花樣百出,可以說辦法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從規律性的角度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找到出路。
重塑衛浴企業對市場的堅定信心
當經濟低迷時,無數的企業陷入困境,其實當務之急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樹立市場信心,而不是降價。衛浴企業應客觀審視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把優勢轉化為生產力。且不論世界市場之大,就中國而言,中國市場的范圍相當于整個歐洲,中國13億人口的消費力是不可估量的,做好了中國市場,企業何愁沒出路。
世界工業發展歷史證明,當困難來臨,撐過困難期的企業往往都會具備很大的競爭力。或者說,凡走過經濟低迷期的企業,都可以成為優秀的企業。
塑造市場目標消費者認同的品牌
做品牌,在中國很多衛浴企業主的腦子里是一項耗資昂貴、時間周期性長、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工程。為此不少企業敬而遠之,或把做品牌的錢改為降價促銷。
但凡衛浴企業做品牌有兩種規律:
一種是做成像可口可樂、IBM、海爾這樣的大眾皆知的超級品牌。
另一種是做成目標消費者高度認同的品牌。做目標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并不太難,只要企業認真分析這個目標群體的消費心理,讓企業的品牌“稀缺價值”能夠契合他們的價值觀,那你的品牌就必然成功。
中國將進入一個中老年型的社會。隨著中國家庭財富的積累,人們會對純物質的產品,低價的產品購買力減弱,而樂于購買符合他們心靈認同的、有較高價值的產品,哪怕這些產品價格不菲。若要消費者購買溢價高的產品,前提是這個產品的品牌“稀缺價值”被他認同,而不僅僅是知道。
針對市場目標消費需求進行創新
平庸的企業是不太了解消費者需求,想當然的做產品,導致產品和市場嚴重脫節,最終降價銷售。優秀的企業是了解并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將企業的經營最大化轉變為商業價值。
卓越的企業除了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外,還能提前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開創一個巨大的、全新的藍海市場。
因此,對于現在的衛浴企業來說,在市場行情如此低迷的情況下。企業要想謀得較大的發展,還需一步步的滿足市場消費的需求。抓住市場需求,進而創新,這樣才能不被市場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