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長時間“陪跑” 譯者:他得獎的希望不大了
盡管每年臨到諾貝爾文學獎頒發前夕,各種有關村上春樹是否得獎的猜測都很是熱鬧。但村上春樹本人對此似乎并不十分關注。他曾經提到,自己并不太喜歡大庭廣眾之下的正規儀式、活動之類,而“諾貝爾文學獎政治味道極濃,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作品廣受歡迎,是村上春樹獲獎呼聲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評論家白燁并不否認這一點,但他一直認為,村上春樹得諾獎幾乎沒希望,“他的作品對現實社會的關注度并不高,在純文學圈子里不是特別受到認可”。
正如前文所說,諾貝爾文學獎很重視作品的文學價值。在白燁看來,村上春樹的作品具有流行性、大眾性的特點,介乎類型小說與嚴肅小說之間,“正是從這個角度講,村上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時間悠久的‘陪跑者’”。
“自莫言以來,諾貝爾文學獎都是頒發給那些以20世紀人類災難、痛苦為創作主題的作家,而村上春樹的作品并非如此。”林少華分析道,村上春樹的作品擅長開拓心靈的豐富性,但對于如何表現“打破社會、體制對人的束縛”這個主題的嘗試則不夠成功,“這也是他的‘軟肋’”。
在林少華看來,顯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看重的是那些關注社會苦難的作品,從這個角度來說,村上春樹得諾獎的希望不大了,“不過,村上擁有的已經很多了,比如知名度、粉絲、讀者等等,歷來諾獎的獲獎者也很少有暢銷書作家。”林少華半開玩笑地說。(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