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心城區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生態畫卷讓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圖為5月14日,群眾在青山碧水環繞的銀杏公園晨練。 (本報記者 謝 非 攝)
初夏的商州,青山含翠,綠水悠悠,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綠色不僅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更是商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和強勁動力。
近年來,商州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成功實現經濟高質量與生態“高顏值”協同共進,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守護秦嶺綠水青山
清晨,薄霧籠罩著秦嶺的山巒,商州區的護林員已精神抖擻地開啟了一天的巡護工作。他們穿梭在茂密的山林間,目光敏銳地檢查著每一處角落,用心守護著這片珍貴的生態家園。
商州區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將生態優先放在首位,持續深化林長制工作落實,扎實開展林業生態空間修復治理、產業發展、森林資源保護、林業改革等多項工作,秦嶺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同步增長。
在筑牢綠色防護墻的同時,商州區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秦嶺“五亂”問題排查整治與違建“回頭看”專項行動,10個省市臺賬問題完成銷號。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7天、同比增加13天。完成營造林5000畝,順利通過全省低碳近零碳試點中期評估。王山溝河流域涉銻治理項目穩步推進。修復礦山2050畝,治理水土流失10.23萬畝,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達Ⅱ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如今,這里綠水青山成色更足,生態優勢愈發凸顯。
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4月,商州的山巒間,無人機掠過之處,金色波浪在翠谷間翻涌——16.82萬畝連翹正值盛放期。
近年來,商州區在守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以連翹上山、核桃產業提質增效及櫻桃示范園提升為抓手,狠抓經濟林示范基地和精品示范園建設,積極探索綠色產業發展之路。僅2024年,新建紅仁核桃基地490畝,栽植櫻桃苗木1.6萬株,建設完成設施大棚櫻桃18座,建成大櫻桃良種豐產栽培技術示范園800畝,栽植連翹2萬畝、五味子14.4萬株,新發展中藥材4.5萬畝。
在綠色農業發展方面,商州區積極推動傳統農產品向優質農產品轉變。大力推動食用菌規?;N植、工廠化生產。2024年,發展食用菌8500萬袋,3個食用菌品牌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成綠色智慧漁業工廠,開工冷水魚加工項目,努力建成西北最大冷水魚養殖加工基地。開發認證“名特優新”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8個、特質農產品2個,培育“商洛藍”“寶芝源”等農特產品商標品牌9個,注冊農產品商標1160件,通過品牌建設提升產品附加值,讓商州的農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推動多元融合發展
清明假期,市民李佳與好友決定避開景區人潮,在商州開啟了一場“盲盒式”自駕之旅。當車輪碾過蜿蜒的鄉道,車窗便成了流動的畫框——河內清晰可見的游魚、新修復的礦山披著草色“新衣”、新栽植的5000畝生態林已萌發嫩綠……這些“生態彩蛋”,既是商州全力守護秦嶺的生動注腳,更成為這片土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底氣所在。
依托秦嶺好山好水好空氣,商州區通過“生態+文旅”模式,將紅葉、云海、晚霞等景觀轉化為旅游IP,秦嶺峽口紅葉、熊耳晚霞、戴云山云海被評為全國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同時,投資1.54億元,打造四大民宿集群,12個民宿項目如繁星般點綴在商州的山水之間,帶動34個村集體經濟增收,民宿產業已成為西安周邊康養旅游圈新寵。制定《商州區康養產業鏈發展規劃》,謀劃康養產業項目73個,丹江流域EOD項目扎實推進。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快速轉化機制,核算GEP總價值206.71億元、張峪溝VEP價值3.42億元,發放“生態貸”5.67億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商州將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堅決當好秦嶺衛士,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