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閉幕。近年來,貴州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行走黔南,一組數據更令人振奮信心。
今年前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9%;2024年,黔南州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8.17%;2024年,黔南州新增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9家省級綠色工廠;近3年,黔南州磷系現代化工和新能源電池材料產值規模超500億元,成為重要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加工基地……
近年來,貴州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發展、安全、生態一起抓,走出一條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環境并重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延伸產業鏈條
壓實“含金量”
位于黔南州福泉市的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傳統磷化工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構建起一個涵蓋磷礦石采選、濕法磷酸及磷酸鹽產品制造、氟資源開發利用等多領域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年銷售收入達60億元。
立足磷,做足磷,不唯磷。“磷礦往往伴生鐵、氟等,如果缺少長遠發展的眼光,沒有循環經濟的思維,不僅提高生產成本,造成資源浪費,還污染環境,增加治理難度。”該公司董事長吳海斌說,培育延伸產業鏈條,探索產業融合發展,力爭搶占新賽道。
2020年以來,圍繞磷礦石中的磷、氟、鐵等資源,川恒公司實施“礦化一體”新能源循環產業項目,重點發展磷系電池正極材料和氟系電解液材料。目前,磷酸鐵日產量穩定在120噸至150噸之間。“我們正在努力打造一個高效、循環、耦合發展的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吳海斌說。
為了利用好資源,黔南州探索以“磷”引“鉬”、以“磷”引“銅”等,推動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銅冶煉等深度耦合,奮力打造一流的磷化工及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基地。
在黔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30多家磷化工上中下游企業集聚于此,一家家企業就像一塊塊積木,構建起“基于磷而高于磷”的循環產業鏈。
“作為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危險廢物46個大類中,高新區能處理其中的45個大類,通過資源化利用等方式,推進固廢治理,深化減污降碳,壓實工業發展‘含金量’。”黔南高新區產業發展部負責人劉勝臣說。
加強技術創新
提升“含新量”
走進黔南高新區馬場坪工業園區,甕福化工公司凈化磷酸自動包裝線格外忙碌:每小時灌裝15噸食品級磷酸,每日產量高達360噸,進一步滿足下游企業原料需求。
“通過智能化技術攻關,實現自動化包裝,生產效率提升40%以上,提高了高端產品的‘含新量’。”該公司副總經理李維紅說。
作為貴州磷化集團旗下的子公司,甕福化工公司長期深耕精細磷化工領域,凈化磷酸則是其中的重點產品。
“依托優秀科研人才、先進技術設備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濕法凈化磷酸技術不斷更新,獲得授權專利127件,聯合開發專利850件,單套產能達40萬噸,產品獲評第三批‘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貴州磷化集團研發中心主任楊帆介紹,未來將持續擴大濕法凈化磷酸產能,提升我國磷化工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對磷化工領域而言,磷石膏的處理是個難題。川恒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找到新的破題思路,也為綠色礦山建設、資源高效利用拓展更多空間。
“我們采用半水濕法磷酸技術,生產1噸磷酸,磷石膏相比之前能減少700公斤,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和資源浪費。”川恒公司充填管理部總監黃同偉表示,由于半水磷石膏具有膠凝性,經過改性后,不用水泥,直接填充礦山,實現低成本處理磷石膏的目標。
通過邊開采邊填充,磷礦開采率從50%提升到90%,井下正常開采,井上同步復綠,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
“圍繞重點產業,培育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科學家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通過‘東部總部+黔南基地’‘東部研發+黔南制造’等模式,柔性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科研團隊,推動產業釋放新活力。”黔南州科學技術局局長王龍現介紹。
貴州省礦產資源豐富,地質條件復雜。2024年以來,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貴州局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加強技術創新。
“我們瞄準礦山安全科研攻關與技術創新,助力貴州礦山安全高效采掘。”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貴州局局長王韶輝表示,巷道圍巖協同支護技術、孤島工作面“雙留巷”開采模式等技術成果應用,促進貴州礦山轉型升級。
開發清潔能源
厚植“含綠量”
在黔南州龍里縣,有一片海拔超過1500米的廣袤草原。放眼望去,一排排高大的風車錯落矗立,巨大葉片把云貴高原的勁風化作綠電,送入千家萬戶,還吸引許多游客前來打卡。
這里是龍里風電場。2012年,當地政府引進成立中廣核貴州龍里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布局清潔能源,陸續安裝風力發電機185臺,總裝機容量370兆瓦,實現年產值約2億元。
近日,上海電氣貴州龍里風電產業園車間內,一組長達108米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葉片成功下線。葉輪直徑220米,掃風面積相當于5.8個足球場,提升了貴州省內風力發電葉片的市場競爭力。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貴州綠電結算電量達33.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0.16%。伴隨貴州算力產業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清潔能源開發成為破局關鍵。
“黔南州依托資源優勢,陸續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化、規模化、一體化發展,打造一批百萬千瓦基地,因地制宜開發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黔南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羅培林說,2024年黔南州新能源發電裝機651.6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達70%,經濟發展“含綠量”明顯提升。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我們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體系。”黔南州生態環境局局長韋明剛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9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