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無數觀眾走進抗戰專題博物館、紀念館,回到那慷慨悲壯、氣吞山河的民族大抗戰的現場。
來到展館結語處,總有幾本觀眾留言簿寫滿字跡,這是大家共同書寫的“聽課筆記”。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升華,卻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或工整或稚嫩,橫豎撇捺間流淌的是真摯的感悟、深刻的覺悟,一部賡續偉大抗戰精神的民族記憶史擺在眼前。
一句留言,就是一次歷史的教育。“勿忘”二字反復出現,是自省,更是與同行者、后來人共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有學生寫道:“以前覺得抗戰就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現在站在這里,突然明白課文里的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當展柜里的家書、旗幟、軍功章,化作觀眾筆端的所思所悟,那些讓人肅然起敬的身影便不會遠去,而是與當下的人們隔空對話、產生共鳴。留言中,滿是對勝利的紀念,對侵略者的譴責,更多的是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們要始終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努力促進世界和平安寧和人類共同進步。而歷史也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腳步是不可阻擋的。
一句留言,就是一次精神的接力。留言抒發心聲,偉大抗戰精神在字里行間完成了跨越時空的傳遞。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全體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為民族尊嚴而戰,為國家獨立而戰。這樣的精神力量歷久彌新。留言中,一個孩子立下“長大后我要當兵”的志向,有部隊官兵看到,接在下面回應“望你茁壯成長,早日進入部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一名小觀眾跟隨父母參觀,留下“時光膠囊”,“希望我以后也能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這里”……翻看不同年代、年齡的留言,能清晰觸摸到代際的互動,感受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民族歷史自覺的軌跡躍然紙上。新時代新征程,要繼續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讓愛國主義成為引領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壯麗旗幟。
一句留言,更是一次奮斗的宣示。銘記,不是為了簡單的復刻記憶,而是激勵人們團結奮斗、繼續前行。
有醫護人員深受鼓舞,“不求取得多大成就,只愿在黨和人民需要之時挺身而出”;有大學生村官找到了“永遠學習的榜樣”,“把新四軍精神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鑒往事,知來者,我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賡續偉大抗戰精神、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凝聚團結奮斗的力量。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奮勇前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80年來,中華民族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讀一讀抗戰專題博物館、紀念館里的中外觀眾留言吧,這是正義之聲、和平之聲、人民之聲。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