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一些老舊城區日益面臨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遠年住宅與老舊小區集中、物業管理缺位與居民自治難題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如何通過有效治理提升群眾家門口的獲得感、幸福感,成為擺在治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2024年以來,天津市河北區積極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基層治理新任務、居民群眾新需求,扎實推進強基賦能工程,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提升群眾“家門口事”的治理水平。
組織建在家門口
菜市場設黨支部讓百姓“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清晨6點,河北區鐵東路街道宜景菜市場已是一派繁忙。攤位前“黨員示范崗”的紅色標識格外醒目,程肖飛正將一袋袋分裝好的雜糧擺上貨架。他說:“黨員身份掛出來,進貨更要嚴把關。”
眼前整潔有序的標準化菜市場,此前卻是遠近聞名的雜亂市場。2018年市場升級改造時,黨建指導員邊文君帶著任務進駐。據他回憶:“當時商戶80%是外來務工人員,市場環境臟亂,菜葉遍地,顧客投訴不斷。”
“菜市場是重要的民生場所,是否有序,關乎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焙颖眳^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高亮說。近年來,河北區開展菜市場黨建引領力提升工程,著力打造黨員群眾凝心、企業商戶暖心、居民百姓放心的菜市場。具體做法上,市場黨組織主導,黨員與商戶聯動,還注重將菜市場管理方的黨員負責人納入黨組織領導班子,在每個菜市場打造黨建工作指導站,選派“兩新”組織專職黨務工作者駐站服務。
“市場黨組織怎樣發揮作用?”程肖飛最初滿心疑惑。但當看到黨員商戶率先掛出“衛生自檢表”,主動清理門前垃圾,他漸漸改了主意?!叭思艺姘堰@兒當自家客廳打理。”在他們感召下,2019年,程肖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如今在宜景菜市場,8名黨員中既有管理人員,也有像程肖飛這樣的黨員商戶。水果攤主劉辛就是新發展的90后黨員,他的攤位前總擺著便民藥箱和共享充電寶。“黨員身份不是招牌,是責任?!边@位來自江蘇徐州的小伙說。
“過去比誰嗓門大,現在比誰服務好。”邊文君翻開工作日志,記錄著市場的變化:衛生投訴下降92%,顧客回頭率提升至85%,14名商戶主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目前,河北區15家菜市場全部建立黨支部,黨員攤位“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280余家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申請人商戶納入亮身份行列,讓百姓“菜籃子”拎出幸福感——全區菜市場內的誠信糾紛下降30%以上,居民群眾對市場滿意度達到92%,市場交易額較之前增長15%以上。
資源聚在家門口
新就業群體與社區黨組織實現“雙向奔赴”
夜幕下,美團騎手校澤軒正騎著電動車穿梭于樓宇之間,行至王串場街道一個小區門口,“咯噔”一聲,電動車一陣顛簸。他下車檢查,“井蓋松動了!”校澤軒趕忙拿出手機拍照,上傳到“驛警巡邏隊”微信群中。
“第二天我再次路過這個小區,發現井蓋已經修好了?!毙绍幮χf,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參與排除安全隱患了?!拔覀兠刻齑┬性诖蠼中∠?,既是送餐員,也是安全隱患排查員?!毙绍幷f。
在河北區,像校澤軒這樣主動參與基層治理的騎手并非個例。王串場街道煥玉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言介紹,社區強化黨建引領,依托河北區首個新就業群體黨支部,吸納周邊站點的120余名騎手、快遞員,化身“移動探頭”,參與基層治理。
“這其實是我們與社區黨組織的‘雙向奔赴’。”美團王串場站副站長施厚任領著記者來到街邊一個“驛路有愛”站點,里面擺有應急藥品、微波爐、飲水機等用品。他說:“注冊騎手刷臉可進,物品很實用,讓我們感受到社區滿滿的關心。”
新就業群體的需求在哪里,黨建服務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河北區推行新就業群體“暖新十五條”舉措,打造“十分到家”服務圈、272個“驛路有愛”站點。還與天津市第二醫院共建“騎手門診”,為騎手提供專屬掛號通道和義診服務。
事實上,這只是把資源匯聚到群眾家門口的一個縮影。高亮介紹,河北區找準黨建工作與商居發展的結合點,全區社區黨委與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的黨組織均確定了1—2個共建項目,推進社區建設微更新、志愿服務等暖心工程。
在望海樓街道,昆云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美迪帶著記者走進“移動愛家便民坊”——這里曾是一間閑置房屋,如今變身為智能服務綜合體。中國移動天津分公司通過“社區合伙人”機制入駐后,不僅提供寬帶義診、智慧養老產品體驗,還將文創產品銷售額的50%注入社區基金,用于幫扶困難群體。
此外,昆云里社區還引入創新創意項目和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機構,以“志愿+低償”的經營模式,提供插花、舞蹈、國畫、書法、非遺制作等多門課程,讓居民群眾生活更豐富。
矛盾解在家門口
“陽光物業”重塑物業與業主的信任紐帶
暮色中的鴻順里街道律笛里社區海韻家園小區,74歲的居民李桂琴悠閑地在平整的瀝青路上散步。“你敢想嗎?幾年前,我們這還是有名的‘矛盾小區’?!崩罟鹎賹τ浾哒f。
海韻家園小區建成于2006年,地處繁華市區,初上市時也是“一房難求”。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小區業主與原物業公司、業委會之間矛盾頻發,2022年之前,各級部門接到的投訴達400余次。
原因何在?“問題就出在物業公司的‘暗箱操作’上?!甭傻牙锷鐓^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佳鑫回憶,過去,物業收支不透明、服務縮水,居民與物業矛盾激化,物業費收繳率一度跌破50%。
機制破冰,讓物業在陽光下運行。2022年,河北區創新推出的“陽光物業”模式——以黨建為引領,以公開透明為重點,重塑物業與業主的信任紐帶。
在街道黨工委帶領下,律笛里社區黨委通過物業聯席會議、議事會、網格員入戶等形式,廣泛收集并回應居民意見和建議。在前期業委會未能充分履行職責、任期屆滿后自行解散的情況下,社區黨委按樓棟推選出39名業主代表成立監督委員會,黨員業主代表超過半數,最終又從39名業主代表中選出3人組成執行小組,增加執行力。
社區黨委先后組織召開6次業主大會,將“陽光物業”核心內容寫入小區規約,物業公司選聘由第三方公開招標,業主大會投票選定;公共收益70%用于設施改造,收支明細每月公示。
如今,新選聘的物業公司不僅完成20項環境提升工程,還推出低價維修及免費幫扶老黨員、特困群眾等服務。物業經理于德坦言:“新模式讓物業從‘逐利商人’回歸‘小區管家’定位,精細的服務換來的是居民與物業的‘雙贏’?!睌祿@示,目前海韻家園物業費收繳率躍升至95%,滿意度從45%提升至93%。
“基層治理不能只當救火隊員,得把矛盾化解機制建在群眾家門口?!兵欗樌锝值傈h工委書記范世東說,街道已對轄區全部小區完成了基礎調研和科學評估,制定了具體計劃和工作臺賬,梳理出各小區存在的問題、解決辦法。
“物業管理小切口,撬動基層大治理?!焙颖眳^委社會工作部部長仲旭進一步介紹,今年將在全區192個小區推廣“陽光物業”模式。
“近年來,我們還依托社區、樓宇等各級各類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北岸議事會客廳’,針對群眾所需所盼,定期發布會客計劃。”河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玉彬介紹,通過個性化、定制化議事會客安排,河北區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律師等為居民、企業定期提供法律服務矛盾調處等服務,把群眾和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在家門口。
徐玉彬表示,河北區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組織體系建強在群眾家門口、資源力量匯聚在百姓身邊、暖心服務推送到社區樓棟,讓黨建引領更有力度、基層治理更有精度、民生服務更有溫度。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3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