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5月10日電(張廣權 周也茹)今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9日,廣西水文應急測報服務演練在廣西南寧開展。
圖為水文應急隊員使用相關設備及系統監測流量。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中心 供圖此次演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中心設總指揮部,在桂林水文中心設分指揮部,旨在進一步提升廣西水文系統應對暴雨洪澇災害的水文應急測報服務,以及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
演練以2024年6月的桂江暴雨洪水過程和河庫聯合調度為背景,共組織廣西23個應急馳援監測組、5個水情分析服務組約120人,應用無人船、無人機、移動雷達、移動視頻、便攜式水質監測儀、現場視頻回傳系統等62套新裝備,以及中國洪水預報系統、廣西水文站網服務平臺、廣西水文監測預警預報服務平臺等業務系統,開展桂江干支流共9個重要斷面、2座重要水庫的水文應急測報服務演練,其中50多名黨員參與了演練。
此次演練,主要突出“新”字,創新性強。演練將應急馳援監測演練與水情分析服務演練融合進行,充分展現了“統籌人力、地域與水位,控導馳援、監測以應急”的高效監測工作新模式和“滾動式預報、漸進式預警、貼近式服務”的精準服務工作新模式;既應急監測了流量水質,體現了水文系統水量水質同步監測優勢,又比測了無人機雷達測流系統流速系數,為今后開展超標準洪水應急監測提供了基礎;應用了無人船ADCP、無人機雷達、移動側掃雷達、移動視頻等新型應急測流系統裝備和便攜式水質監測儀、移動應急視頻終端等新技術新裝備,為推進水文測報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
通過演練,實現“應急監測+水情服務”“人工測報+系統集成”“黨建引領+測報服務”成為常態,成功達到了檢驗水文應急測報預案的可行性、水文新技術新裝備的適用性、水文應急測報隊伍的戰斗力、水文測報業務系統的可靠性、移動應急視頻系統的保障性等5個目標,為今年廣西防汛減災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