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5月9日電 (楊伏山 陳素蜜)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的征程上,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攜手合作,譜寫一段動人篇章。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共建簽約揭牌儀式現場。 廈大供圖8日,在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國家級文保建筑廈大成智樓中,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雙方代表相聚一堂,舉行共建簽約揭牌儀式,正式拉開雙方在紅色文化研究、愛國主義教育及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的帷幕,雙方將秉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原則,構建“理論研究-實踐育人-文化傳播”一體化體系,深入開展英烈精神闡釋、紅色課程開發、史料數字化等工作。
在眾人見證下,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于文軒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主任劉偉建簽署共建合作協議,并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廈大公共事務學院黨委副書記林盛銓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副主任王邯生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校外實習實踐教育基地”揭牌。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學脈悠長、底蘊深厚。1926年政治學學科設立,2003年整合法學院、人文學院、經濟學院相關學科力量組建學院,2004年正式揭牌。二十多年來,其深耕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領域致力于培養“知中國、懂治理、能創新”的高端人才,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已靜靜矗立七十余載。這座大型革命紀念建筑群,坐落在3000年未改名的古都邯鄲,不僅是當地的歷史坐標,更是無數英烈的安息地。這里,長眠著左權將軍,他在戰火紛飛中為國家和民族浴血奮戰,壯烈犧牲,他的家書承載著對親人的思念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成為珍貴的歷史記憶。
陵園里還陳列著廈大畢業的高捷成烈士的遺物。高捷成從廈門大學畢業后,投身革命,在金融領域為革命事業作出卓越貢獻,出任冀南銀行首任行長,為根據地的經濟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他的故事,成為廈大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之間一條無形卻堅韌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現在,也連接著學府與陵園。
在簽約揭牌儀式上,于文軒在致辭中回顧學院歷史,強調學院育人理念與紅色基因傳承的緊密結合。他提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承載的太行精神與廈門大學的嘉庚精神雖相隔山海,卻有著深刻的精神共鳴。此次校地聯動,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將以“尊崇導向”筑牢精神根基,把陵園化作“行走的思政課堂”;以“合作共贏”創新育人模式,發揮學科優勢開展英烈文化研究;以“務實篤行”推動成果落地,構建“學術研究+紅色文化+多媒體傳播”矩陣,助力培養時代新人。
劉偉建在致辭中表示,雙方合作意義重大。這些鮮活的歷史印記,正是開展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未來,雙方的合作將催生出一系列創新實踐,讓更多的廈大青年完成從書本到心靈的成長,破解紅色文化歷久彌新的時代命題,共同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儀式結束后,雙方一同參觀了公共事務學院展廳與廈門大學校史館。在參觀過程中,雙方就紅色文化傳承、教育實踐創新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為后續合作的深入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