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5月9日電 (記者 徐珊珊)9日,江蘇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出臺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形成國內一流、江蘇特色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實踐模式。
人工智能正在不斷重塑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態、資源建設配置以及管理評價模式。《方案》致力于推動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教材、教學體系智能化升級,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學段、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助學、助教、助研、助管、助國際交流,打造江蘇“AI+教育”改革賦能新生態。
《方案》分為八個部分、共二十二條,涉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教師隊伍、科技創新、資源建設、教育治理等方面。
其中,基礎教育階段的目標關鍵詞是“率先普及”,即在全國率先普及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高等教育的關鍵詞是“一流”“突破”,即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學科專業集群,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取得重要突破;支撐體系的關鍵詞是“能力”“水平”,即建成國內一流的算力平臺支撐能力,提升教育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江蘇將構建“1+N”改革工作體系,抓緊研究出臺各領域、各學段具體的行動計劃;建設一批省級人工智能實驗區和實驗校,在高校遴選一批人工智能助教、助學、助管、助評案例,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各學段的融合應用;鼓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抓好《方案》各項舉措落地生效,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模式,爭取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