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蓮花攝
"> “2025年全民健身大拜年”寧夏西吉縣第八屆農民籃球爭霸賽比賽現場。
蘇蓮花攝
“村BA”等“村”字頭文體活動近年來受到廣大農民的喜愛,但火熱出圈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問題。近日,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村民向本報反映,當地有的農民籃球賽出現參賽球員農民身份引發爭議的問題,希望引起關注和解決。
“村BA”這一新生事物,如何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既豐富農民文體生活,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針對讀者反映的問題,記者赴寧夏采訪調查。
有的球員參賽資格受質疑,“村BA”如何兼顧快樂和規則?
三營鎮村民金曉宇告訴記者,事情的起因是: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參與主辦的大地流彩·寧夏和美鄉村第二屆籃球賽(“村BA”)在銀川舉行,三營鎮組隊參賽。“打到半決賽階段,我們發現,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代表隊、原州區中河鄉代表隊等部分球員身份不符合參賽資格。”三營隊球員向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出了申訴。
哪些人能參賽?主辦方制定的比賽規程,對球員的戶籍、職業作出明確要求——
運動員的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簿均須顯示其住址在本縣(區)鄉鎮及以下(集體戶口不能參賽),且戶口遷入時間須滿一年(2023年5月30日前遷入);
同時,在中國籃球協會中國男籃職業聯賽(CBA)、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注冊過的運動員及處于禁賽期內的運動員,在校學生和現役軍人、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在編人員不得參賽。
對此,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中河隊負責人等向記者表示,當時確有爭議。
“我們對三營隊的申訴進行了核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田志龍向記者展示了相關部門協助查詢涉事球員信息的回復函。
據介紹,吉強隊涉事球員為吉強鎮人,長期在外務工,賽前近1個月,因購房將戶口從該鎮某社區集體戶遷到住所,而回復函反饋:“是否為農業戶和集體戶,系統里無法顯示。”還有其他參賽隊的2名球員,戶籍地址顯示在城區。
此外,中河隊涉事球員為中河鄉人,參賽時的身份是在編教師,在銀川工作。“剛考上沒多久。”田志龍說,按參賽規程,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不得參加比賽。
面對有的球員參賽資格受質疑,“作為農業農村部門,舉辦體育賽事的經驗尚有不足,賽前審核工作確有改進之處。”田志龍表示,一開始覺得,辦“村BA”就是讓鄉里鄉親熱熱鬧鬧地聚一下,沒想到會因為參賽球員農民身份產生爭議。
“有的球隊為了贏球,讓不符合資格的球員參賽。寧夏農民籃球圈的人都知道,這些球員是所屬球隊的得分關鍵。”在三營隊看來,既然制定了比賽規程,就應該嚴格遵守,否則比賽就沒有公平可言。
記者了解到,由于參賽球員身份引發爭議,那場比賽遲遲沒能開場,且因為是關鍵場次,現場座無虛席,網絡同步直播,觀眾和網友議論紛紛。后經多方溝通,三營隊同意繼續參賽。最終,吉強、中河、三營隊分獲冠亞季軍。
記者采訪發現,爭議背后是參賽目標、參與心態出了問題——
“一些球隊過于看重面子、名次,邀請不符合戶籍、職業等要求的球員參賽,甚至花錢、托關系遷戶口。”在固原市西吉縣體育中心主任陳志偉看來,這是參賽心態不夠端正。
而且,一些水平不錯的農民球員“靠賽吃賽”,球隊或基層政府拿出足夠“補貼”才愿意出賽,給其他農民球員尤其是青少年帶來不良示范。
“這些年辦過不少比賽,一些隊伍為了成績想走捷徑,最后被‘轟回去’。個別基層單位還提供球員身份的‘假證明’。”寧夏籃球聯合會秘書長陳鋼表示,有的承辦方明知隊員身份是假的,仍放任不管,讓比賽繼續打下去。
三營隊球員的話也引人思考,有的地方在球員身份上“花心思”,是為了拿名次后更容易向上爭取群眾體育設施建設和活動資金,“出了成績才好開口”……
記者采訪了解到,寧夏“村BA”猶如一片熱土,群眾參與熱情很高,追求的就是一份快樂。然而,多名受訪球員和球迷都表示,既然是體育運動,分享快樂的同時也要保持比賽的純粹性,公平公正組織賽事。
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村BA”如何既有“村味”也有“賽味”?
如今,隨著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寧夏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每個行政村都有籃球場地。在此背景下,“村BA”如火如荼,193個鄉鎮組織過農民籃球賽,80%的行政村曾組隊參賽。特別是每年1月至2月農閑期間,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返鄉,往往是辦賽旺季。
與此同時,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村BA”等農村賽事活動在組織中也面臨一些新問題——
一方面,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在農村地區,常住人口減少,不少人外出務工,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兒童,組織起廣泛參與、關注度高的農民群眾文體活動并不容易。
在中衛市海原縣體育中心工作人員羅永海看來,由于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留在村里的人不太多,要想組織隊伍到一定層面打比賽、拿名次很難。村里參賽的人不夠,而在外打工、求學的人有熱情回來參與,特別是一些籃球高手長期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有的在城里買了房,但戶口在村里,“怎么界定是不是農民呢?我們也有些無奈。”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鄉村建設不斷推進,一些靠近城區的鄉鎮逐漸成為城鄉接合部,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比較高。有的行政村成了社區,有的更是處于城鎮中心位置,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村莊。“這也給判定農民身份帶來模糊空間。”陳志偉說。
因為這兩個主要原因,參賽球員的農民身份如何界定已成為比賽順利開展的一個難點。田志龍表示,如今,戶口簿上取消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之分,審核資格時難以清晰認定農民身份。
此外,在寧夏采訪發現,“村BA”還面臨由于快速發展帶來的定位不夠清晰,各方利益、目標不盡一致的問題——
農業農村部門強調“村味”,認為“村BA”應堅持“農業主線、農民主體、農村主場”,不必過分突出競技性,而是助力“三農”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體育部門側重“賽味”,認為“村BA”在保障農民參與的主體性基礎上,可適當放寬參賽資格,適度引入外援,提高比賽觀賞性和普及度;
基層政府則希望借助“村BA”這一品牌帶來的經濟效應,拉動當地經濟,助力群眾增收,打造地方文旅名片,對適度合理引入社會資本較為積極;
大多數農民球隊更關注比賽本身,普遍希望主辦、承辦方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執行比賽規程,“讓‘村BA’這片凈土別被污染”。
還有一些農民球員、球迷反映,有民間、企業比賽邀請職業半職業球員、外籍球員,打著“村BA”的旗號蹭熱度。而水平不錯的農民球員特別是年輕人參賽機會減少,“‘村味’淡了,商業味卻濃了”……
城鄉融合發展、各方訴求多元,“村BA”如何既有“村味”又有“賽味”?
對于這一問題,大部分受訪者意見較為統一:“村BA”出圈,在于其深厚的鄉土根基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舉辦活動首先必須堅持“村味”,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有了這個前提和基礎,再通過以賽惠農、以賽興文、以賽助旅、以賽促銷等方式,引領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村BA”如何出圈更出彩?
“村BA”出圈后,如何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農民是參賽主體,‘村BA’要嚴把球員的參賽資格。”寧夏籃球聯合會副秘書長、解說員白子焱認為,要加強事前監管,與公安、人社、教育等相關部門協同,積極探索賽前聯席會議制度,邀請相關部門、參賽隊、公證人員及媒體代表等與會,賽前充分溝通、及時解決爭議問題,通過媒體公布競賽規程,公示球員相關信息。
當前,部分農村常住人口較少,人員流動性強;有的村莊變成社區,有的球員到城鎮居住,城鄉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對“村BA”的球員身份界定需要一定包容性。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印發通知,加強和規范寧夏“村BA”賽事活動,在禁止球隊引入外籍球員和非當地球員的情況下,“12名運動員中允許有4名為當地非農村戶籍”,對不符合參賽資格的運動員,取消其參賽資格。
當然,調整球員參賽資格要求,不等于放松對比賽的管理。采訪中,業內人士表示,作為籃球比賽,公平公正仍是“村BA”的基本要求,并且隨著賽事火熱,更需要進一步健全規則制度、嚴格落實賽制,使管理規范化、專業化,才能讓賽事具有持久生命力。
陳志偉建議,建立健全懲戒機制。主辦方可與參賽隊簽訂承諾書,賽前出現造假等情況并查實,球員須退賽;賽后經舉報查實,取消比賽成績、獎金,下屆不得參賽。
“在發揮籃球多元價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提高賽事活動管理的專業水平,緊盯賽風賽紀,維護公平競爭比賽環境。”自治區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張榮安表示,與此同時,針對民間、企業比賽,通過座談、專業指導等方式加強引導和服務,避免互相攀比、變味走樣。
如今,“村BA”成為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寧夏采訪時,多支球隊的球員告訴記者,除了球員身份要實,還要警惕操控比賽、“黑哨”等現象,以及“賭球”等違法行為,不希望“村BA”沾染歪風邪氣。否則,不僅容易損害比賽聲譽,也會對鄉村風氣造成不良影響。“‘村BA’要傳遞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正能量。”
與此同時,“村BA”是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興起的,也成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之一,對拉動當地餐飲、住宿、景區消費,以及宣傳非遺技藝、推銷農特產品、助力群眾增收、帶動地方經濟都有潛在幫助。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醒:“可適度引入商業支持,但不能讓商業帶偏‘村BA’。”無論火熱程度如何,“村BA”作為農民體育運動,以農民為主體的“村味”是初心,是基本定位。讓農民享受打球觀賽的快樂、在運動中釋放熱情和活力,形成積極向上的文明鄉風,才是“村BA”出圈更出彩的關鍵所在。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