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6月15日電(李雋)“海北圍繞青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統籌祁連山、青海湖等重點區域生態修復,扎實推進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丁永順在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海北州主題日專場活動上說。
青海省海北州因地處青海湖北岸而得名,背靠祁連山,懷擁青海湖,是祁連山、青海湖兩個國家公園的重要承載區,也是湟水河、大通河、黑河的發源地,青海湖入湖水量的80%來源于海北,全州出境水量達到43.82億立方米。生態稟賦獨特、生態地位重要。
圖為與會嘉賓在活動中拍照留念。 李雋 攝“我們構建祁連山水源涵養生態帶、青海湖草原濕地生態帶,研究部署生態產業,打造綠色循環現代產業發展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為走出生態友好、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奠定堅實基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張勝源說。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陳洪湖介紹,山東省作為海北州的對口支援省,投入5084萬元在海北4縣分別建設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在15個鄉鎮實施垃圾中轉站工程建設,為214個行政村配備垃圾運輸車輛。投入2000萬元實施沙柳河流域生態環保和綠化工程,整治河道、密植植被。投入260萬元建設祁連山國家公園無人值守生態觀測站和青海湖農場生態觀測了望塔。一系列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實施,為海北實施生態優先戰略發揮積極作用。
圖為海北州委書記夏吾杰(左)和州委副書記、州長張勝源(右)在活動中交流。 李雋 攝“青海作為黃河源頭區,山東作為黃河入海區,以黃河為紐帶,首尾呼應共同承擔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任。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國家賦予山東的重大使命任務,也為深化山東-海北各領域、各方面協作共贏拓展了無比廣闊的合作空間。”陳洪湖說。
張勝源表示,海北州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深度融入兩個國家公園建設,河湖長制、林草長制工作走在該省前列,生態農牧業發展步伐加快,持續推進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2022年海北州實現農牧業產值45.05億元,旅游收入16.47億元。生態產業的悄然興起切實讓老百姓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