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15日電(記者 趙曉)因地制宜打造專業特色人大代表工作站,組織人大代表“組團式幫扶”相對薄弱村和困難民眾……6月15日,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多個市、區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介紹創新搭建“民意直通車”的亮點工作,分享推進地方精準立法的典型經驗。
山大路“科技創新”代表工作站、董家“草莓產業”代表工作站、唐王“錦鯉養殖”代表工作站……濟南市歷城區人大讓“專業代表”發揮“特色優勢”。據濟南市歷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韓宏偉介紹,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歷城區人大指導各街道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和代表專業優勢,首批打造6個各具特色的專業代表工作站,成為閉會期間人大代表聯系服務民眾的橋梁、依法履職的平臺。
淄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翟乃翠在現場介紹當地人大代表助力民生工作情況時說,淄博市人大常委會創新開展全市五級人大代表“征民意連民心解民憂助力品質民生”三年行動,緊盯相對薄弱村和困難民眾,全市6000余名五級人大代表每人聯系幫扶5戶左右困難民眾,市級以上人大代表每人再聯系幫扶1個相對薄弱村,深入基層,宣傳惠民政策,密切聯系民眾,征集民情民意,助力解決問題。
在山東德州,各縣市區立足人大實際,探索人大代表履職平臺建設的有效路徑,逐步形成線下代表“家站室”和線上專題直播的“雙線并行”模式。德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景文新介紹說,目前全市建設代表之家117處、代表聯絡站217處、代表小組活動室121處。“我們還開辦直播欄目,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全域數字化、‘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等主題,邀請代表分享履職經驗、收集民眾意見。‘直播間’成為代表聯系民眾、為民服務的‘新陣地’。”
除為人大代表密切聯系民眾搭建“直通車”外,山東各級人大還積極推動地方精準立法。
“自1986年地方組織法賦予省會城市地方立法權以來,濟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法規性決定214件,現行有效法規77件。”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天太表示,該部門以地方立法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較高質量和較大影響的地方性法規,如《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濟南市文明養犬管理條例》等,努力讓民眾在法治化治理的進程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大代表提出一件高質量的議案,往往需要在調查研究、分析問題等多個方面下功夫。”山東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魏榮慶在現場分享個人履職經驗時說,當選省人大代表以來,他共提出議案、建議53件,其中,關于制定《山東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等6件議案已立法頒布實施,關于開展《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執法檢查等3件議案已實施執法檢查,有14件議案被列入立法計劃。
在魏榮慶看來,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職、為人民服務,發揮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作用,要充分反映民眾的意見和要求,真正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