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日內瓦9月22日電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屆會議期間,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和中國人權研究會21日共同主辦“扶貧脫困與人權保障”線上邊會,旨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扶貧脫困的真實情況和成功做法,為國際扶貧脫困提供交流平臺。
出席邊會的孟加拉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珊奇塔在發言中表示,新冠病毒蔓延使得全球的脫貧事業雪上加霜,在這一嚴峻形勢下,世界各地區的發展以及多邊國際組織合作尤為重要,當下國際合作機制是聯合抗疫和聯合脫貧的關鍵。她強調,全球脫貧事業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政府、國際組織、媒體等多方協作,共同維護脫貧成果、保障人權。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西蒙·弗雷澤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卓越訪問教授趙月枝認為,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致力于減貧的努力是有目共睹和非同尋常的,不能肆意抹殺中國在扶貧脫困方面做出的努力。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許堯認為,中國攻堅脫貧有三條寶貴經驗,一是將“激發市場活力”與“用好公共權力”有機結合,以此提升主體動力;二是“以發展脫貧”與“以救助濟貧”雙向并進,開展戰略布局;三是“精神一貫性”與“措施靈活性”相互嵌套,制定戰略舉措。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晏青認為,傳播助力扶貧是中國扶貧脫困的一種新思路,作為社交化、娛樂化的新媒體,其強互動性、強黏性、強關系的優勢在扶貧脫困、人權保障上具有助推之功。
與會學者重點關注了新疆扶貧脫困情況。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永和對新疆外出務工人員生活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表示中國長期推進脫貧攻堅,不斷開展疆籍外出務工,是在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加分。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祖力亞提·司馬義介紹,新疆堅持精準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脫貧,以兜底保障助力脫貧攻堅等舉措推動扶貧脫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各族群眾的各項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新疆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富強認為,新疆減貧成效體現了中國社會制度的優勢,尤其是政府強大的號召力和動員力,以及能夠集中精力辦大事的體制,這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減貧提供了參考。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阿依帕爾·艾斯卡爾分享了來自新疆基層扶貧脫困的具體案例。她認為,新疆農村扶貧脫困的諸多舉措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在落實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的過程中,促進了新疆社會大局穩定、人權保障和民族團結。
此次線上邊會由暨南大學承辦。除發言的官員和學者,來自馬來西亞、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等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官員以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和非政府組織代表也參加了邊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