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9月21日電 (田進 劉昭彤)海洋二號C星21日成功發射。將與2018年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和后續的海洋二號D星,組成全天候、全天時、高頻次全球大中尺度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實現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等要素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實時觀測,同時具備全球船舶識別和海洋浮標測量數據收集等功能。滿足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需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簡稱“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C星提供了數傳分系統和微波散射計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產品。
對于海洋二號C星來說,西安分院研制了具備透視功能的“千里眼”——微波散射計,它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雷達,能夠通過精確探測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號,利用幾何模型函數推導出海面的風向和風量,從而迅速全面地搜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風場,在軌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大尺度、全天時、全球觀測的特點,一天可以覆蓋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積的海洋風場探測。正是這種強大的探測能力,使得微波散射計能夠快速提供高精度的全球海面風場觀測數據,在臺風預警、防災減害、海洋科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海洋監測數據,尤其是在極端天氣,臺風預警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海洋二號C星實現大幅寬和高分辨率的海面觀測,具備全天時、全天候下測量海面風場矢量的能力,不受云層、光照和極端天氣的影響。西安分院海洋二號C星研制負責人王小寧介紹,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從系統方案設計到產品的研制、軟件設計,都采取了更可靠的技術手段,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微波散射計在軌連續不斷的提供可靠的海面觀測數據。
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充分借鑒和繼承了海洋二號B星的在軌應用經驗,在測量精度和在軌可靠性、穩定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海洋二號C星的數傳分系統,在天地之間搭建了一條高速、高效的“綠色通道”。將衛星獲取的海洋相關信息快速、準確地回傳至地面,為高質量觀測海面變化、獲取測量數據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安分院作為中國最早從事空間數據傳輸與處理技術的研究單位,不斷探索衛星有效載荷研制的模式創新,形成了“固化硬件平臺,形成貨架式產品”的新模式。
西安分院海洋二號C星數據傳輸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葉楠介紹,“本次發射的海洋二號C衛星與海洋二號B衛星數據傳輸分系統均是在該模式下投產的系列產品,可通過快速集成多次在軌應用的成熟產品,在縮短研制周期、提高研制效率的同時,大幅度提升衛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與此同時,為提升衛星在軌運行的可靠性,海洋二號C衛星增加了更完善的最小系統模式設計,在繼承了海洋二號B衛星數據傳輸分系統24小時全時開機的工作方式同時,能更加準確可靠地實時處理衛星獲取的海洋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