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總書記的講話引發(fā)熱烈反響。通過這場抗疫斗爭,大家更加堅信,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中國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
習近平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里,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zhàn),經(jīng)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創(chuàng)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總書記的講話讓獲獎代表,以及億萬為抗疫出過力的人們,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州醫(y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 鐘南山:這次授勛絕對不是對我一個人,是對整個醫(yī)療衛(wèi)生界,防控人員的一個極大的認可、肯定和尊重,這個是我體會最深的,為什么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總是壓不垮的,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是有一個精神,只要一個民族有這樣的精神,他永遠壓不垮。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湖北省衛(wèi)健委副主任 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 張定宇:我說我們勝利了,總書記親切地關心我,還說你要注意身體,站在我們的人民領袖的身邊,我們感到非常的溫暖,也感到身上有無比的這種力量和責任。對我們的這種尊重,實際上是對我們英雄人民的尊重,我們中國從來不缺英雄的人民在推動我們的祖國的進步和發(fā)展。
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大家表示,總書記點明了偉大抗疫精神的現(xiàn)實內涵和歷史意義,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新的精神豐碑。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校長 張伯禮:總書記總結了5條抗疫精神,我覺得這是最令我們震撼的,這個精神不光指的是對這次抗疫,對我們以后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都是需要這種精神,特別是第一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是對我們所有年輕的一代最好的國情的教育,共產(chǎn)黨宗旨的教育。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yī)師 劉正印:舉國同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老老少少有一份力發(fā)一份力,有一份光發(fā)一份光,我們的這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全國人民一條心來發(fā)揮一個最大的能量,來投入到整個的戰(zhàn)“疫”當中去。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薇:尊重科學,這么多年我們國家在科技上的大量投入,我們有能力、有底氣,我們廣大的科技工作者也是舍生忘死的,能夠在最快的時間跟科學的精神的理念下,來做出經(jīng)得起國際國內外同行檢驗的硬核的科技成果,所以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對我來說是感同身受的。
總書記強調,“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展現(xiàn)出以人民為中心的至高原則,也成為偉大抗疫精神的生動注解,讓聽者為之動容、為之自豪、為之鼓舞。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河南新鄉(xiāng)輝縣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裴春亮:作為一個基層的農(nóng)民代表,在大會堂聽到習總書記講到,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當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都流了,人的生命至上,做個中國人真好。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代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院長 王偉:我們在和國外交流的時候,國外總是問我們,你們到底是多大年齡就不救了,什么樣的癥狀就不救了? 當時我們回答說,在我們中國沒有這一說,生命至上,我們都必須救治。在武漢,我們有3000多個是80歲以上的病人,我們徹底救活了。就像總書記說的,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我覺得體現(xiàn)得非常淋漓盡致。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副院長 祝新根: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聽了非常感動,作為江西首批援鄂(醫(yī)療隊)隊員,能夠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我感覺非常有意義。只要祖國需要,我愿做挺身而出的凡人。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ICU護師 王琪:習總書記說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對于我們青年一代來說,是非常大的鼓舞,也是鞭策。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上不斷地去學習更多的技術,去救助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