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科學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深刻闡明了偉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愛人利物之謂仁。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深情地說。
回顧抗疫歷程,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得以集中體現。
△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統一領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召開21次會議研究決策。
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
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
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從在華外國留學生到來華外國人員,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除“封城”后首趟赴京高鐵G4802次列車于當日下午2點24分抵京。
有人感慨,面對空前的疫情,14億人口的大國,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水不停,電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資供應不斷……只有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做到。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抗疫斗爭中,從耄耋院士到“90后”“00后”,醫無私,兵無畏,民齊心。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2020年3月31日,即將返程的廣東醫療隊員與一同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奮戰了兩個多月的外省援漢醫療隊員及金銀潭本院的護士們擁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迅速集結。醫護人員火速馳援、日夜奮戰,部隊官兵奮勇當先,廣大科研人員奮力攻關,數百萬快遞員冒疫奔忙,環衛工人起早貪黑,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千千萬萬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14億中國人民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
《開學第一課》上,來自湖北的學生王睿和鐘南山院士進行了連線,“我今年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希望能夠像鐘爺爺一樣做值得信賴的醫生”。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人民,正是這個國家續寫奇跡、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抗疫最艱難的時刻,大年初三寧靜的夜晚,武漢很多小區傳來了嘹亮的國歌聲。
他們用自己的歌唱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2020年1月25日,在南京南站站臺上,一名即將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和前來送站的家人“比心”,互相加油鼓勁。
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響了疫情防控遭遇戰。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
用10多天時間先后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辟600多個集中隔離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千里馳援,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
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
8月29日,廣東陸豐宣布,南塘鎮疫情風險等級由中風險調整為低風險。
至此,全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清零!
△2020年3月22日,武漢天河機場,警察向即將返程的醫療隊員敬禮。
在這場沒有先例可循的大考中,我們交上了令人贊嘆的“中國答卷”。一步步異常艱辛的挺進,輝映著這場偉大斗爭艱苦卓絕的歷程。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習近平指出,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
△2020年5月13日,武漢志愿者在接種重組新冠病毒疫苗Ⅱ期臨床試驗現場合影紀念。
目前,4款新冠病毒疫苗已開啟國際Ⅲ期臨床試驗,部分試驗將在9月完成首輪接種。
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企業正在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以及能夠在30分鐘內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設備成為最受關注的亮點之一。
作為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遵循,國家診療方案不斷在實踐探索中“迭代”升級。
“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后5天內傳染性較強”。8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表述進一步完善。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健康碼”已成各地數字化防疫標配;5G紅外線測溫設備,0.5秒內即可測出體溫;醫用智能機器人做醫務配送員;無人機監控并提醒市民戴口罩……全國各地的“黑科技”紛紛上崗,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依法防控、科學防控,推動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產生活,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堅持。
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這顯示了中國強大的修復能力和旺盛的生機活力!
大道不孤,大愛無疆。
“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中國的聲音,激蕩起世界的共鳴。
△2020年3月20日,中國政府向韓方捐贈的110萬個口罩等防疫物資,從仁川機場向韓國各地發出。
中國在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許多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并向所有國家開放,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
從3月15日至9月6日,我國總計出口口罩1515億只、防護服14億件、護目鏡2.3億個、呼吸機20.9萬臺、檢測試劑盒4.7億人份、紅外測溫儀8014萬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
“我們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共克時艱,中國以行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偉大抗疫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接續奮斗、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