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9月9日電(記者 鄒輝 賀劭清 王鵬)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就四川脫貧攻堅情況在成都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面對數十家中外媒體講述四川減貧故事,并向外界宣告,四川有信心、有決心、有底氣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百米”,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彭清華表示,四川脫貧攻堅成效是中國的一個縮影。他介紹,四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625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20萬、年均減少1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9.6%下降到0.3%。
中共十八大以來這幾年是四川減貧進度最快、脫貧成效最好、貧困民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彭清華向中外媒體講述了四川貧困地區五方面變化。一是從基本溫飽到吃穿不愁,貧困民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百萬貧困民眾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茅草房搬進了通電通水、安全敞亮的新居,用上了沖水廁所和家用電器,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二是從交通閉塞向內聯外暢,貧困地區基礎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四川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坐公交、收快遞。即使在最偏遠的鄉村,民眾也能用上電燈、看上電視,可以打手機、上互聯網。
三是從缺醫少學到全面保障,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四川基本構建起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貧困家庭的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有的還包括中職學校,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四是從產業匱乏到百業競興,貧困地區發展動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四川88個貧困縣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57.9億元人民幣、是2013年的1.68倍,全省貧困家庭去年人均純收入7690元人民幣、是2013年的2.81倍。
五是從陳規陋習到文明新風,貧困民眾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每個村都制定了村規民約,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民眾負擔大幅減輕。引導貧困民眾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彭清華自2018年來川工作后的三個月內就三進涼山,研究部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他曾在涼山州布拖縣、金陽縣開展蹲點調研,深入7個貧困村29戶貧困戶走訪。
彭清華介紹,在脫貧攻堅中,四川累計派出5.8萬多名駐村幫扶干部常年扎根基層、助力脫貧攻堅。
當前中國尚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中有7個都位于四川涼山。彭清華透露,對剩下的7個未脫貧縣,四川采取了超常舉措,由省級領導牽頭掛牌督戰,派出省直部門組成工作專班常駐涼山,和基層干部民眾一起商量辦法,具體解決問題。目前,貧困民眾已全部搬遷入住,其他工作也處于最后掃尾和鞏固提升階段。“對全面完成涼山州剩余7個未脫貧縣的脫貧任務,我們是有信心的。”
彭清華還表示,四川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53個縣(市、區)開展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總的要求是“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確保脫貧政策在今后一定時期繼續保持和延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