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9日電 (劉大煒)受中共中央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8月31日至9月2日率調研組赴內蒙古就“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更好服務保障民生”開展重點考察調研。

調研組于呼和浩特期間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團英主持會議。會上,自治區副主席李秉榮介紹內蒙古農牧業發展情況,自治區相關部門和農業專家分析了內蒙古農牧業特色優勢及面臨的困難,并對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提出相應意見建議。
據介紹,內蒙古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獨特,造就了世界著名的“黃金肉牛帶”“黃金玉米帶”“黃金馬鈴薯帶”“黃金奶源帶”,是中國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糧食產量730.5億斤、肉類總產量達264.6萬噸,牛奶、羊肉產量居全國首位。
自治區相關部門和農業專家提到,由于生態條件脆弱,近年來內蒙古農牧業戰略資源面臨嚴峻挑戰。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已成為當地生產生態協調發展的關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勢在必行。
調研組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與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密不可分,需要借鑒經濟特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總結“七區四園”等農業農村政策中好的經驗措施,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在破解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改革創新,不斷推進農業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服務保障民生、農業永續發展、農村長治久安夯實基礎。
調研組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糧食安全問題,糧食安全應該是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首先要保障的底線。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品種、質量和安全的需求持續提高,這種情況下就需把提高產量、提高品質、提高收益作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的目標和定位。
調研組認為,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要全面梳理歸納現有農業發展情況,總結有效的、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要在政策標準上推陳出新,發展高品質現代化農業,把中國生產打造為世界標準;要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打造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農牧產品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品牌的同時還需做好宣傳推廣。

在內蒙古期間,調研組前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賽鄉鹽堿地改良示范項目區,實地考察兩萬畝鹽堿化土地的改良及節水農業等高標準農田建設;并深入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等地的農牧企業,考察奶牛種業、馬鈴薯種植加工及生豬養殖等發展情況,從內蒙古農牧業發展實際來積極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的路徑。
據悉,民革中央2020年度重點考察調研分兩組進行,在赴內蒙古開展調研的同時,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率調研組赴江蘇就同一課題開展重點考察調研。
在江蘇期間,調研組先后赴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范園、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無錫市錫山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實地考察,深入大數據中心、企業實驗室、育苗基地、田間地頭等,與有關負責人、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研討交流。
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民革中央和地方民革組織有關同志參加此次調研。
重點考察調研是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中央,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的重要活動,一般每年一次,由中共中央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中央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參與,地方黨委和政府有力支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調研報告和“直通車”的形式報送中共中央、國務院,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長期以來,民革中央高度關注“三農”工作,并將其作為參政議政重點領域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