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省靠產業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需要發揮鋼鐵產業是第一大產業的優勢,把鋼結構住房、廠房發展成新產業。另一方面,當下鋼結構住房無論從市場開發,還是生產制造方面都停留在“試驗田”階段,尚未形成氣候。
如何讓這個新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參加兩會的有關代表委員紛紛支招。
提高鋼結構的市場認同感,政府引導保障房先“嘗鮮”
1月7日,記者采訪張家口市長江經貿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張全勝委員時,沒想到這位房地產領域的資深人士雖然一口氣能說出鋼結構住房的諸多好處,但談及推廣卻皺起了眉頭:“鋼結構住房成本高,影響了推廣。”一棟20層的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的造價要比鋼筋混凝土的高出10%-20%。
“按照規模經濟理論,鋼構件制造企業達到一定規模,能通過原料采購、產品生產等將成本降下來。”省住建廳廳長朱正舉委員認為,成本高問題能夠在鋼結構住房產業化過程中慢慢克服。雖然鋼結構住房綠色節能可循環利用的優勢備受肯定,但其在普通住房領域發展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仍是市場對這一新事物尚未充分認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鋼結構建筑在全國建筑整體中的比重不足10%,而美國等國家已達到40%以上。這說明我國當下鋼結構在住房等建筑的應用,仍停留在“試驗田”階段。
鋼結構住房走出“試驗田”,推廣開來,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加以引導。“不過,不能以硬手腕改變市場行為。”張全勝委員認為,保障性住房多由政府投資建設,可引導保障性住房先“嘗鮮”,提高市場認同感,為開發商樹立正確導向。
在我省,這樣的市場引導行動已經展開。日前,由滄州市政府與河北大元公司共同建設的全省首個采用鋼結構建造的保障房項目開工。此項目與傳統住房相比,混凝土用量可降低50%,施工過程用水、用電量也將減少,綠色節能環保特征顯著。由于鋼結構有較好的塑性,可以使建筑結構在強地震破壞時只產生變形而不至于坍塌,安全性也有保證。
“首個鋼結構保障房僅僅是一個好的開端,我省還將進一步推廣鋼結構住房。”朱正舉委員介紹,我省將以保障性住房等為引導,謀劃開工建設一批鋼結構住房項目,同時鼓勵鄉村特色民居應用鋼結構,推動這種綠色節能可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起來。
“鋼鐵企業+鋼結構企業”,上下游企業抱團做大新產業
作為鋼鐵大省,河北雖然鋼鐵企業眾多,但規模較大的鋼結構制造公司還很少。“鋼鐵企業應積極向鋼結構制造公司或鋼結構建筑材料供應商轉型,通過‘鋼鐵企業+鋼結構企業’,上下游企業抱團做大新產業。”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于勇代表認為,去年唐鋼中厚板公司與住建部認定的首個鋼結構行業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杭蕭鋼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材料采購、工藝和技術支持等方面達成了戰略聯盟,鋼結構產品將很快推向市場。
鋼鐵企業與鋼結構企業抱團發展,還要有產業化園區作為載體,而我省目前還沒有成規模的鋼結構住房產業化園區。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磁縣縣委書記李德進代表認為,應考慮在唐山、邯鄲、石家莊等鋼鐵產業相對密集、住房建設較多的區域建設鋼結構住房產業化園區,這些地方既有充足的原料又有規模較大的市場,能引導當地鋼企轉變為鋼結構制造商,也能吸引其他省份的優質企業入駐。
“推進鋼結構產業化是發展耗鋼產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唐山作為鋼鐵大市,一定要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工程,切實抓緊抓好。”唐山市市長陳學軍代表說,依托津西綠色鋼結構研發基地,唐山將大力引進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和設計團隊,千方百計協調解決好項目規劃、選址、審批、用地、市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把其盡快打造成唐山的一個大產業。目前,總投資56億元的津西綠色鋼結構研發基地已經部分投產,主要以津西綠色鋼結構研發為核心,開發型鋼新產品。
“邯鄲鋼結構住房、廠房發展前景喜人。”李德進代表介紹,冀南新區已開始大規模推進鋼結構廠房建設。他們以鋼結構住房、廠房等為代表的住宅產業化為重要抓手,發展綠色建材、低碳住宅,遠建工住、卓達新材、清華特種新材料等住宅產業化項目已入駐。(本報記者 趙 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