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算法將分流部分考生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黨委書記周石向記者表示,執行新算法后,可能對部分報考者產生“分流”作用。現在,實際上報考者在報名時工作必須超過兩年,才具備報考國考大部分崗位的資格。而截止到報名時,實際工作一年和實際工作兩年的機會成本是不同的,特別是應屆畢業生面臨就業崗位選擇時,需要更好地權衡比較,做好職業規劃。
基層工作經歷門檻提高后,有助于應屆生畢業后,更加踏踏實實地深入基層、戒驕戒躁、安心工作。今后,一些把基層工作當“跳板”的考生,風險和成本就會增大。而有些“等不起”的人,則會放棄考公務員的想法,通過尋找其他機會,往往也能較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對國家機關而言,由于本身報考人數眾多,提高報告門檻并不會影響考錄工作,反而能夠從中選拔到更了解基層的公務員。因為實際工作兩年以上的報考者,在基層工作的認識上,在從事公務員工作的決心上,將有明顯提升。扎扎實實的基層工作經歷,也有利于報考者成為公務員后,既更加珍惜工作機會,又具備更多的工作技能。
■觀點
資格審查要求應該提前公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認為,新算法出發點和作用都是好的,導向也非常正確,但是應該提前發布,以便報考者及時調整規劃。
楊建順認為,根據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規定精神,基層工作經歷的起止時間,由于與報考者的實際利益密切相關,如有所調整,該行政信息應提前公開,有條件的情況下,甚至應該提前一年公開。
報考者在備考、報考過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及財力。如果報考者提前知曉新算法,其不符合兩年基層工作經歷的條件,考生有可能有不同的擇業需求,或者改報一些符合條件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