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漢語橋”中文比賽近日分別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埃及、拉脫維亞和馬耳他舉行。
5月7日,在馬耳他姆西達,選手在第24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馬耳他賽區比賽上演講。新華社記者 陳文仙 攝
第24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羅馬尼亞賽區決賽10日在羅西北部城市克盧日-納波卡舉行。來自羅馬尼亞5所孔子學院的22名大學生參賽。
演講環節,選手們以“天下一家”為主題講述了與中文結緣的故事,表達了對跨文化理解與民心相通的期盼。在才藝表演環節,選手們通過舞蹈、歌曲、古箏演奏、茶藝等形式,展示了中文學習成果與對中華文化的熱愛。經過激烈角逐,瑪麗亞·平蒂烏塔榮獲特等獎,將赴中國參加總決賽。
克盧日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馮少中表示,“漢語橋”比賽展現了跨越山海的熱愛,期待未來有更多當地民眾通過這扇語言之窗看見一個立體而真實的中國。
第24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馬耳他賽區比賽7日在馬耳他大學舉行。6名參賽學生通過中文演講和才藝展示兩個環節,展現了他們在語言學習與文化理解方面的成果與熱情。
在中文演講環節,選手們圍繞“天下一家”這一主題,以流利的中文和真摯的情感,講述了自己學習中文的體會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向往。在才藝展示環節,選手們在歌曲演唱、漢服展示、皮影戲表演等方面各展所長。最終,瑪麗·克萊爾·阿奎利娜榮獲馬耳他賽區一等獎。
第18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保加利亞賽區決賽10日在索非亞舉行,主題為“追夢中文 不負韶華”。
比賽分中國文化和語言知識測試、漢語自由演講和回答問題、中華文化技能展示三個環節,共11名選手參與角逐。最終,韋羅妮卡·格奧爾基耶娃奪得冠軍,獲得赴中國參加全球總決賽的資格。
中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臨時代辦王敏說,“漢語橋”不僅是語言比賽,更是連接不同文化的紐帶。越來越多保加利亞青年通過“漢語橋”走近中文和中國文化,架起了中保人民友誼的橋梁。
第18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埃及賽區決賽10日在開羅舉行。比賽設有主題演講、知識問答和才藝表演3個環節。最終,努爾·艾哈邁德與哈比芭·薩拉赫分別獲得本次比賽初中組和高中組一等獎。
埃及開羅大學中文系主任、孔子學院埃方院長雷哈卜·馬哈茂德在致辭中說,今年所有的試點中學都參加了“漢語橋”比賽,“我看到的不僅是激烈的競技,更是文明互鑒的火種”。
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參盧春生在致辭中說,越來越多埃及青年對學習使用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語言不僅是人際交流的工具,更是心靈相通的密碼。
拉脫維亞第22屆“漢語橋”中文比賽8日在位于里加的拉脫維亞大學舉行。選手們完成了中文歌曲演唱等才藝展示和知識問答等環節。比賽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最終,阿爾比娜·普斯科等3人從53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小學、中學和大學高級組冠軍。
拉脫維亞大學副校長恩斯現場致辭說,中文不僅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的語言之一,也是連接拉中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舉辦這樣的比賽活動非常有助于雙邊關系發展。
中國駐拉脫維亞大使唐松根說,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方愿推動中歐關系不斷發展,歡迎拉脫維亞友人多去中國看看,做兩國友誼的使者。
5月10日,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選手在第18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保加利亞賽區決賽上表演。新華社發(馬里安·德拉加諾夫攝)
5月10日,在羅馬尼亞克盧日-納波卡,選手在第24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羅馬尼亞賽區決賽上展示才藝。新華社發(路繼承攝)
5月10日,在羅馬尼亞克盧日-納波卡,特等獎獲得者瑪麗亞·平蒂烏塔在第24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羅馬尼亞賽區決賽上表演古詩朗誦。她將赴中國參加總決賽。新華社發(路繼承攝)
5月10日,在羅馬尼亞克盧日-納波卡,選手在第24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羅馬尼亞賽區決賽上展示書法作品。新華社發(路繼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