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北保定9歲女孩小童(化名),被送到北京“女德國學班”學國學,四個月后家人發現,孩子身上被“老師”張紅霞打得遍體鱗傷。經醫院初步診斷,小童目前排尿困難,背部、四肢、足部、面部多處骨折和外傷,嚴重營養不良。(6月15日《新京報》)
汪昌蓮:打著“國學”的幌子,披著“慈善”的外衣,而所謂的“正統教育”就是對2名女童進行瘋狂虐待。這2名接受國學教育的女童,實際成為“老師”施展暴力的對象,成為其騙取捐贈的一種“道具”。這樣的“虐童班”是怎樣被冠冕堂皇地辦起來的,值得追問。
孔之見:然而,9歲的小童之所以到北京上所謂的“國學班”,僅僅是因為兩年前母親一位朋友的介紹,并約定在半年內不能見小童。按照《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第一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可以說,家長監護責任的不到位,亦是這類悲劇發生不可忽視的誘因。
辛木:悲劇更是對當下“國學熱”的提醒。國學文化應該繼承發揚,但問題是,人們對國學的理解未免過于偏狹,對國學的癡迷也該有個限度。國學可以熱起來,但不能著了魔道,不能過多地沾染上銅臭氣,不能一提到國學,就只想到了私塾與戒尺。在某種意義上,傳統意義上的私塾和戒尺學習方式,甚至還是需要徹底摒棄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