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國中醫專家論壇湖北在隨縣抱樸谷養生產業園舉行。按摩,針灸,手診,懸空診脈等方面的專家歡聚一堂,就如何將中醫養生產業與當地的獨特的自然,人文和旅游資源相結合,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院 北京國際培訓中心趙成龍主任
隨縣抱樸谷養生產業園用地規模約18000畝,規劃建設用地450畝左右,這里北低南高,有山有寨,有泉有田,山環水抱,植被豐富,負氧離子含量高達46800每立方;項目所在地的山地峽谷地形,與陶潛筆下的桃花源記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地形隱秘而安靜,包容山田眾多,水系靈秀,內存村落星羅棋布,山寨高遠壯闊。碾兒溝等山泉溝谷發達,泉石縱橫,谷內有疊水瀑布(六疊),不大但具靈秀之氣,尤其從老灣至水流下跌處風光旖旎。是典型的中國山水畫場景,是養生休閑的絕佳圣地。氣候合適、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綠草成茵、果根豐厚、動物繁多,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谷內原生活區域呈七山一水兩分田格局,谷內山水、石碾與農田風光,是神農文化落實在世俗生活層面上的最原始表現,旅游資源極其豐富。
抱樸谷養生產業園董事長 杜天奇(左一)
隨縣抱樸谷養生產業園預計總投資20億元(其中一期工程5.12億元),園區利用自然地形及各景點的分布特征,以隱而樸、野而雅為規劃理念,打造林泉隱—逍遙游—野游的旅游秘境,植入現代中醫養生產業鏈,打造中國第一條養生山水—人文林泉走廊。以老子與道家的“抱樸”理念為名,建設成以休閑養生為主要功能的,具有隱修文化特質的現代養生產業園。上接神農的種植與醫學傳統形成現代養生修行技術,發展中醫養生產業與有機中藥材種植。下接漢—魏—晉隱士文化,以陶淵明為榜樣,建設低碳環保的休閑—養生旅游設施,實現“逍遙山水,歸隱林泉”的人文理念。最終建成具有人文精神與現代旅游功能為一體的著名景區。
全景
養生園以 “一軸、兩翼、三段”為總體規劃,一軸即景觀長廊-碾兒溝,以碾兒溝水系為主線,打造東方林泉文化長廊;兩翼即東翼的農牧區和西翼的農林區;三段:以瀑布為核心,形成慢游段,以小壟酒店為核心,形成休養段,以信義寨為核心,形成野游段,最終建成五大特色功能區:慢游區、休養區、野游區、現代農林業種植與中醫藥產業孵化片區、現代農牧養殖片區。主要建設項目有:道醫館、狩獵場、國家中藥種植基地和接待中心、養生休憩區、度假區、綜合功能區。

道醫館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抱樸谷養生產業園項目已經成為湖北省鄂西圈重點項目、湖北省旅游局重點文化旅游項目、隨州市2014年重點建設項目、隨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項目已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及部門的大力支持、并給與了不同程度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抱樸谷項目已經完成基礎建設投資約7000多萬元,其中包括:
1、項目用地范圍內的林地流轉、荒田地承包手續已全部辦理完成。項目總體規劃和設計已經隨縣政府同意并批復。抱樸谷狩獵場取得省林業廳批復。
2、目前 園區“四通一平”等基建工程已經具備開工建設條件。景觀道路已經貫通,施工道路全長12公里。4.5公里部分已完成硬化,平均寬度4.5米,砼路面,跨溝溪漫水橋8座。并在入口設置了石牌坊等標志。通訊、電力、飲水設施已經投資建設完畢。
3、道醫館、道修館已建設并投入使用。
4、狩獵場游步道、狩獵區圍墻、指示牌、游客中心、養生會所等項目也正在建設及籌備中。
到2017年年底,抱樸谷養生園將會成為以休閑度假、養生文化為重點,融運動娛樂、生態環保于一體,復合環境保護、現代有機農牧業、現代中藥材種植與中醫服務特色經濟、農耕健身、中醫養身、自然養性、文化養心等,參與性強、品位高雅。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以山上茶園、山中果園、山下菜園和有機養殖為主的有機農林綜合開發;以養生會所、養生酒店、道醫館、狩獵場、各種藝術區為主的文化旅游開發。最終形成集休閑旅游、商務度假、養生、養老、狩獵場、生態農業及綠色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養生服務項目,形成先養身、再養性、后養心的5A級文化養生旅游勝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在鄂西圈的生態旅游建設中起到示范作用,成為湖北省生態文明樣板區,而且對于創新中國特色的中醫和道家養生及中草藥種植產業,促進湖北省生態旅游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