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馬上失天下,中國歷史在1949年由槍桿子翻開了新的一頁。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認為,盡管國民黨的失敗是“歷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軍事上的失敗。作為“黨國”重心,以一人領黨、國、軍,蔣介石對軍事失敗負有最大的責任。
國民黨的失敗是個大題目。政權能出自槍桿子,也能失自槍桿子吧。
高華:那是啊,在東方許多國家政權更迭是由槍桿子決定的,當然在槍桿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關于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國民黨的失敗乃是“歷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軍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種因素交互作用,導致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覆亡。如此說法,確實每個方面都能找到許多證據,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還在軍事,如果樸素地還原到基本史實,軍事失敗乃是最重要的失敗,其他原因都是從這里派生出來的,說到底還是軍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說:所謂人民共和國就是人民解放軍,蔣介石的亡國,就是亡了軍隊。他說的完全對。
抗戰后,國民黨的軍事實力至少在賬面上占很大優勢。
高華:抗戰勝利后,很少人想過國民黨政權有可能被中共打敗的問題,因為從實力對比上講,雙方懸殊太大,國民黨占絕對優勢。1945年底,國軍數量有四百五十萬(內有正規軍兩百萬),共軍只有一百二十七萬(內有野戰軍六十一萬)。在武器裝備方面,國軍多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偽軍武器,明顯優于中共。據航委會主任周至柔報告,國軍有可起飛的飛機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權,并有海軍船艦兩百四十多艘。 在獲得外援方面,蘇聯在東北雖然也給共產黨不少援助,但總量上大大少于美國對蔣的援助。故而蔣介石輕視共產黨的思想非常嚴重。1945年9月23日,他說:“長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體完畢,隴海路亦已接收過半,共匪禍患已除其半矣。”而實際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長江以北,實力俱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彭學沛說,共軍只是“毫無訓練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戰役國民黨得手后,蔣更不把共軍放在眼里,他對其內部人員說,“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屬烏合之眾,經此次打擊,勢必瓦解無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月17日,蔣還說,“共產黨的戰術和江西時代一樣,并無多少進步……他們在東北雖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運用。”“我們有空軍,有海軍,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種兵”,“如果配合的好,運用靈活……就一定能速戰速決,把奸匪消滅”。
連毛澤東也沒想到中共會快速戰勝國民黨,毛雖在1944年12月20日說過,“這次抗戰,我們一定要把中國拿下來”。可在當時,那只是在黨內高層表達的一種心理愿望,還看不出有實現的可能性。幾年以后,毛澤東提出要敢于勝利,敢于打敗蔣介石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到那個時候,許多中共黨員也沒想到果真能打敗國民黨。
國民黨恐怕是過于輕敵了。
高華:現在看,國民黨在1945-1946年的驕傲是沒有道理的,是虛火上升。經八年抗戰,共產黨生聚教訓,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國民黨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抗戰以后雙方畢竟沒有大規模交手,而國民黨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經驗又嚴重誤導了國軍的中高級將領,使之嚴重輕敵。其實,國民黨歷史上的幾次成功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紅軍向西突圍,那是因為國軍占了絕對優勢,國民黨又處于上升時期。抗戰期間國軍打日軍取得許多勝利,那是因為民族主義激發了國軍的抗日斗志。1946年春,國民黨在東北挾抗戰勝利之勢,加之由善戰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敗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爾濱。但是1947年后國民黨打中共就不行了,蔣所面臨的內外矛盾進一步加劇,這一年確如金沖及所說,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國民黨從強者變成弱者,只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