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長篇折射出范小青在文學創作上的自我突破與不斷創新的追求。 “我”把“我弟弟”丟了,“我”又要把“我弟弟”找回來,這個過程也不妨理解為“尋找自我的歷程”。“尋找與回歸”,一直是范小青小說的母題。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尋找”只是一個載體,主要還是寫回歸,寫人對土地的依戀與回歸。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土地發生了巨變,而農村土地的遺失更多的是非正常的變化,這種變化讓人迷惑,讓人無所適從。人類的皈依在哪里?每個人心中都有回歸的情結,但這種回歸只能是精神意義上的,由于對回歸的渴望與無法回歸的遺憾,寫作者就是靠這種精神上的追求來完成自己的文學作品。
研討會上,評論家們對這部小說進行了深入的研討。無論是長篇,還是中短篇,范小青的寫作總是以出眾的敏銳與勇氣切中社會的熱點話題,《赤腳醫生萬泉和》中是農村醫療體制改革,《香火》中是社會主義中國建立以來宗教在鄉村生活中的變遷,而《我的名字叫王村》則是范小青給自己、也給讀出的一道難題,作為“范小青式敘述”的“最新變體”,它以更強烈的熱情與勇氣去朝向現實、貼近現實,企圖更深地寫出現實背后的東西。今天中國鄉村的現實恰好在此過程中被“非現實”化,被象征、隱喻與符號化;這促使一部分有膽識的作家以更加敏銳和有洞察力的方式去展開敘述,去寫出今天鄉村最后痛楚、掙扎與非我的狀況。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作者突破慣常的敘事模式,一是采用了雙主人公的設置,視角是“我”與“我弟弟”,時分時合,又如影隨形,在小說,反復出現“我就是我弟弟”,“我不是我弟弟”,“我就是我”,“我不是我”等繞口令式的迷徑,描繪出現代人迷失自己,想尋找自己又根本無法確定的荒誕。另一個技巧上的創新是把這種工具化的模式自然的轉變成了敘述的內容,對當下鄉村百態進行了解構和觀察。這樣的設置是想通過側面來寫人生的疑惑與不確定,在人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解不開的迷惑和疑團,有許許多多的未知和不確定,用荒誕的手法寫荒誕,產生雙重的變形效果。

- 相關閱讀
-
《七個月零四天》:現代京劇里的“兩路精神”
京劇《七個月零四天》劇照 但凡成功的戲劇作品,特別是京劇現代戲,總會蘊含一種深刻的批判精神。這種精神不是直白地宣示而出,而是用藝術的 ...
-
《自然集》的自然美學
李少君被稱為“自然詩人”,這與他的寫作趨于自然性不無關系。他最近出版的詩集就以《自然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命名。在我慣常的認知里,自然總是與山川、河流、鄉野相聯,而在百年現代化進程...
-
張勝友新作《父親》:宏大視角的歷史抒寫
張勝友的文章,有熱度,有灼痛人心的力量。中國文學中有言志派,也有載道派。在千古的歲月里,它們各呈光彩,很難分高下。人們熱愛浪漫情懷、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也尊敬寫出“三吏”“三別”的杜...
-
新媒體時代劇網融合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2014年暑期,一部根據網絡游戲和衍生小 說改編的電視劇《古劍奇譚》在湖南衛視播出后,收視屢創新高:全國網和城市網雙網收視第一名,最高收視份額18.35%;各大視頻網站的播放量第一,突破 80億次,刷新了電視...
-
紅學研究的新創獲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和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主辦的“流動幻象:林同華紅學與書畫藝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的60余位學者參加此次會議。林同華是宗白華惟一一名中國美學史專業研究生,是新中國...
-
用正確的文藝理論引領為人民的創作實踐
近日,“中國文藝理論前沿峰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在四川省作協召開。會議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四川省作家協會...
-
論文學與經濟的生態關系
經濟同樣是文學藝術最重要的生態要素。經濟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由一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社會經濟活動,對社會的其他活動都產生重要的影 響。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文學藝術作品的商品性凸現,它與經濟的關...
-
城市美學站立起來——談80后女性寫作
如果僅從文學期刊這個傳統的文學場來看,80后的“黃金時代”的確到來了。眾多刊物近年為他們開設專欄,積極向新人頻送“秋波”。他們的記 憶、經驗和情感方式也得以慢慢開放,80后的批評隊伍、...
-
《紀念白求恩》發表7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劉小兵 通訊員王繼榮)21日是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一文發表75周年。由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解放軍醫學圖書館承辦的“紀念毛澤東...
-
“給觀眾最美的享受” 中國文聯送歡樂到福州
本報福州12月21日電(記者高建進)氣溫10攝氏度的福建省福州市“下雪”了。伴隨著魔術師楊小磊變幻出漫天雪花,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20日下午,由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等主辦的“我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