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學文
在被美元基金頻頻“卡位”互聯網行業后,深受刺激的本土創投正在試圖殺入并不熟悉的美元基金市場。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除了早前的昆吾九鼎、達晨創投等涉足美元基金,最近又有天圖資本、同創偉業、東方富海等緊隨其后。
不過,從已經募集美元基金的本土創投機構的運營來看,效果普遍平平。對此,有創投人士認為,當前不少本土創投涉足美元基金,更多是出于投資靈活的考慮,而要想在互聯網投資的盛宴中與外資創投爭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土創投掀起美元基金熱
10月底,老牌本土創投同創偉業宣布,成功完成第一只美元基金的首輪募集,首輪完成募集7500萬美金,基金目標規模1.5億美金。同創偉業的美元基金獲得眾多投資人的鼎力支持,其中主要機構投資人包括華僑銀行等。華僑銀行是新加坡成立時間最早的本土銀行,以資產規模來說,華僑銀行目前是東南亞第二大的金融服務集團。“目前這只基金已投資康辰藥業和夢想兄弟等項目,其中康辰藥業準備明年在海外上市。”據同創偉業有關人士介紹。
專注于消費品投資的天圖資本也在今年早些時候完成了美元一期基金的募集。據了解,該美元基金規模為1億元,目前已經完成了兩個項目的投資工作。
上述募集美元基金的本土創投機構并不算這條路上的“先行者”。據了解,早在它們之前,已有包括昆吾九鼎、達晨創投完成了美元基金的募集和投資。昆吾九鼎的美元基金誕生于2010年,名為“九鼎中國成長基金”,基金總規模為1.2億美元。據介紹,新加坡祥峰投資管理集團(Vertex Management,淡馬錫控股全資子公司)為該基金基石投資者。其它投資人還包括全球著名保險公司安聯保險、寶馬家族基金及全球最大的FOF(Fund of funds 基金中的基金)之一的合眾集團等多家全球著名機構投資人,該基金募集獲得超過3倍的超額認購。
達晨創投的美元基金也誕生于這個時間的前后,規模在1億元左右,投資周期始于2011年,據其官方網站顯示,目前已經投資了凌特精密、舒朗服飾、英派斯、宇信易誠等幾個項目。深圳東方富海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亦懷揣美元基金夢。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很早之前就透露,將募集一只規模在5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之間的風險投資基金,以專注于早期項目投資。
本土創投機構為何對涉足美元基金樂此不疲?達晨創投總裁肖冰的論述或許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是近一年多來美元基金在海外市場不斷收獲上市項目的巨大刺激。
眾所周知,在國內創業板推出之前,國內創業投資市場一直是以美元基金為主導,創業板推出后,人民幣基金迅速崛起并一度超越美元基金。不過,最近的一年多來,隨著國內IPO暫停等原因,形勢被逆轉,國內中小企業再次掀起海外上市高潮,美元基金迎來讓人民幣基金艷羨的收獲期。肖冰用“壓抑”兩個字形容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基金的處境。“美元基金在海外大量退出,對我們是很大的刺激。”肖冰說。
國際化嘗試和
適應投資需要
與將本土創投發力美元基金的原因,歸結于在這一輪互聯網等新經濟模式投資中失去最佳“卡位”相比,更多本土機構愿意將此舉定義為自己的國際化嘗試以及出于投資布局的需要。
昆吾九鼎創始合伙人黃曉捷此前曾表示,“募集美元基金是九鼎投資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同創偉業也表示,2014年完成首只美元基金的募集,是同創偉業不斷推進國際化進程的表現。
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也曾有類似觀點,他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投資金流、人才流甚至技術模式的土洋結合、兼容并包是創投行業必然的發展趨勢,而一直被認為有點“土”的達晨下一步必須跨出去“洋起來”,第一期美元基金的成功募集和運作僅僅只是開始,未來將加大對移動互聯網項目的投資。
正在募集美元基金道路上前進的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把能否成功募集到美元基金當做一種檢驗。在陳瑋看來,首先,如果能成功募集到真正的美元基金,讓海外出資人(LP)能自愿給錢,表明東方富海的規范度和專業性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美元基金的LP最成熟,選擇管理人(GP)全靠數據說話,這對東方富海也是一個檢驗。其次,美元基金的LP對人民幣基金的LP也有一個教育和參照的意義,對培養國內LP走向成熟也有好處。
盡管本土機構頻頻發起設立美元基金,開啟國際化進程的舉動值得鼓勵,不過,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大部分本土創投機構的美元基金在運營的多個層面并沒有足夠的“美式化”,表現在雖然拿著美元基金,但是起主導作用的依然是人民幣基金管理思維。比如,本土創投很少有專門的美元基金管理團隊,募集來的美元基金并沒有與原本賴以起家的人民幣基金管理團隊分開,這會衍生出利益公平性的問題。再比如,不少募集了美元基金的本土創投在行業選擇、投資策略上并沒有大的改變,依然會更為關注自身人民幣基金擅長的領域,在投資策略上也更多沿用此前的理念,與傳統美元基金注重互聯網投資的鮮明特征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同時管理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靈活性也為本土創投普遍看重。業內觀點認為,作為僅有人民幣基金的本土創投,在過往投資過程中常會遇到優質項目,但因為其離岸架構,這些項目會更青睞離岸美元基金的投資入股,因此本土創投就會錯失一些好項目。一旦同時管理了不同幣種的基金,就能夠在投資中更為靈活選擇。
“國內外資本市場有不同的周期,本土創投管理人民幣基金同時募集美元基金,就像兩條腿走路,可以靈活掌握節奏,以便東方不亮西方亮。”一家創投機構合伙人對此深有感觸,該人士認為本土機構募集美元基金的初衷,既有品牌國際化的意圖安排,更是出于經常碰到投資項目為境外結構僅接受美元投資的現實需要。
有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本土創投眼熱外資機構管理的美元基金在國內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獲得的成果,但自己運作的美元基金普遍效果平平,投資進度偏慢,目前的上市案例屈指可數,遠不如人民幣基金運作那般得心應手,“這一方面有先天基因的原因,另外在玩法上也確實有區別,本土創投需要在團隊建設、投資策略等方面更深入向美元基金管理機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