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地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 助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7月2日,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就《廣州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實施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文件提出,當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率低于75%時,可啟動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即“商轉公”)。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重慶、沈陽等約20個城市相繼支持并優化“商轉公”政策。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假設存量房貸利率為3.2%,若按10年貸款、貸款總額100萬元、等額本息進行計算,那么月供金額約為9748.67元,房貸利息總額約16.98萬元;若替換為2.6%利率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則月供降至9472.53元,利息總額降至13.67萬元,分別下降276.14元和3.31萬元。
“當前,在商業銀行貸款利率與公積金貸款利率存在顯著利差的背景下,‘商轉公’政策能明顯減輕購房者的還款壓力。”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住房公積金政策的調整,一直都是房地產市場政策優化的主要方向之一。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除了“商轉公”之外,各地還從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支持提取公積金支付首付款、延長還款期限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此外,深圳、蘇州等城市還提升了多孩家庭的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多地調整、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至少出臺了150余條相關措施,其中包括支持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等。
事實上,為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今年以來,各地還圍繞優化限購政策、收購存量商品房、加大購房補貼力度、降低房貸利率等方面,持續出臺“穩樓市”政策。
受益于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續加碼,房地產市場成交情況已有一定程度改善。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末,該中心監測的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僅為4.63億平方米,同比、環比均下跌。
基于當前的樓市行情,以及影響銷售恢復的居民收入、開工面積、二手房降價分流等因素,中指研究院預計,2025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將在9億平方米左右;重點城市二手房“以價換量”延續,對新房的分流效應仍較明顯。
展望下半年,張波預計,房地產市場將在分化中不斷調整優化,延續修復態勢。從政策端來看,為緩解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一方面,部分城市或進一步放寬限購、限貸政策,加大對多孩家庭、新市民等群體的購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預計供給端也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更新,優化土地供應結構等,進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