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展示前沿創新成果 引領未來產業風向
5月8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科博會”)開幕,讓國家會議中心化作創新磁場。本屆北京科博會以“科技引領 創享未來”為主題,眾多前沿科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最新成果首發首展,在5萬平方米展館內呈現一幅科技與民生交相輝映的美麗畫卷。
“快看,‘天工’機器人!”亦莊展區的“天工”機器人引來眾多參觀者圍觀。只見“天工LITE”機器人邁著穩健步伐,時而向觀眾揮手示意,時而與觀眾友好握手。該機器人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是全球首個“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冠軍“天工Ultra”的“孿生兄弟”。該展區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即將發布國內首款針對復雜地形自適應行走的人形機器人——‘天工2.0’。該機器人綜合能效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是首個擁有永續作業能力的工業級機器人。”
距離亦莊展區不遠處,正在執行搬運任務的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成為焦點。基于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研發人員開發了面向通用任務的多模態規劃大模型、語義VSLAM(視覺同時定位與建圖)、學習型運動控制等具身智能關鍵技術,使Walker S1更聰明、更敏捷,能滿足工業場景內泛化應用需求,加速了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和產業化進程。
在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全球首發的“AI+數智骨科全流程解決方案”引人駐足。該公司董事長張逸凌介紹,這款ROPA骨科智能手術機器人系統,是全球首個實現“診療一體化”的骨科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實現了“研發—應用—產業”全鏈突破。該系統的“多模態影像融合導航技術”自主可控,破解了傳統骨科機器人依賴進口的“卡脖子”難題。
機器人技術大受歡迎之外,商業航天企業也帶來突破性成果。北京星途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國內首個國產化民用衛星互聯網終端“網翎衛星上網機”。該終端在2025年緬甸地震救援中實現單人便攜部署,開創了衛星通信設備“輕量化、單兵化”先河,將衛星網絡延伸到日常應用中。北京國衛星通展示了慣性導航、北斗授時等設備,為航空航天、國防安全等領域提供自主可控的“中國芯”支撐。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新一代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前,聚集了眾多參觀者。“作為國內首個突破千比特規模的專用光量子計算機,其計算能力較經典計算機呈指數級躍升。”該公司研究員湯俊杰介紹,在生物制藥領域的小分子庫篩選過程中,經典計算機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月的運算時間,而這臺光量子計算機可將該過程縮短至毫秒級。
北京科博會作為科技成果的匯聚地,不僅為企業、科研機構搭建了展示平臺,更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橋梁。從人形機器人的迭代升級,到航空航天、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重大突破,每一項成果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彰顯著中國科技的奮進力量。(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