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環保、越節能的家電補貼越高,我買的這臺一級能效冰箱要4599元,可以享受最高20%的補貼,加上舊冰箱回收抵扣,最后3000多元就買到手了。”北京某家電商城內,顧客溫阿姨告訴記者,她用更低的價格換上了更好的冰箱,特別劃算。
一舊一新交替之間,不僅釋放出消費潛力,也讓更多質優價廉的消費品走進老百姓家中,讓日常生活“煥然一新”。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以舊換新成為消費市場廣受關注的“關鍵詞”。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假期前四天,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超6萬份,帶動新車銷售88億元;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356萬臺,帶動銷售119億元;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242萬件,帶動銷售64億元。
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281萬輛,12類家電以舊換新超4900萬臺,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超3700萬件,帶動相關消費品銷售額超7200億元。
此前印發的《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通知》提出,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包括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8類增加到12類,實施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三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等措施。
“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的擴圍選擇應主要從規模化和調結構兩方面考慮。”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是規模化,擴圍品類應面向大眾,選擇普通居民可接受的消費品類,而非小眾高端奢侈品;再是調結構,推動消費升級,選擇能提升生活質量、替代家務勞動和提供護理、娛樂等功能的家電產品,如按摩椅、掃地機器人、智能家居等。
“此外,政策擴圍在擴大內需的同時,也應注意提高投資回報率,間接推動投資需求的擴張。”蘇劍說。
“趁現在以舊換新補貼,我準備給父母換上智能家電,老人生活也能更方便、更舒適。”北京某家電商場內,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給父母下單了掃地機器人、智能油煙機、節能空調,三件家電享受國家補貼、平臺補貼、工廠補貼“三重優惠”之后,一共能省下2000多元。
該商場負責人介紹,2025年商場日均客流量增加近160%,銷售額同比提高1.5倍,其中,智能家電、節能家電銷售量增長明顯,商場專設了智能家電展示區域和節能家電咨詢專場,均受到顧客的廣泛關注。
更智能、更節能的商品以更低的價格走進千家萬戶,“以舊換新”真正把溫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下一步,如何推動改善型需求持續釋放,解決居民消費后顧之憂?
蘇劍認為,從消費表現來看,當前我國國內消費市場潛力依舊巨大,居民消費意愿依然強勁。無論是“擴圍以舊換新”,或是其他擴內需政策,當前的重難點是“穩收入預期”,故而促進居民收入的增長是重中之重。
“同時,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降低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以達到擴內需的效果。”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