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2月6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1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0%,較2024年12月份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上升。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武威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制造業平穩開局為2025年全球經濟平穩向上奠定較好基礎,主要國際機構保持對2025年全球經濟平穩運行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3.3%,較2024年10月份的預測值高出0.1個百分點。聯合國發布《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維持在2.8%,與2024年持平。
分區域看,1月份,亞洲制造業PMI為50.7%,較2024年12月份下降0.4個百分點,雖然有所回調,但仍連續13個月運行在50%以上。
“數據變化顯示,亞洲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擴張態勢,恢復勢頭仍較穩定。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仍是亞洲經濟穩定的重要基石。”武威分析稱,中國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加快落地對中國經濟穩定乃至全球經濟穩定復蘇均有積極的意義。
值得關注的是,1月份,美洲制造業PMI為50.9%,結束連續9個月50%以下運行態勢。
在武威看來,美國制造業的加快恢復為美聯儲暫緩降息步伐提供了依據。美聯儲近期會議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之間。
1月份,歐洲制造業PMI和非洲制造業PMI較2024年12月份一升一降,均在50%以下。歐洲制造業PMI為47.8%,較2024年12月份上升1個百分點;非洲制造業PMI為49.4%,較2024年12月份下降0.8個百分點。
武威表示,從歐洲整體經濟恢復態勢看,能源依賴對歐洲的影響仍然存在。為了加快歐洲經濟恢復進程,歐洲央行選擇繼續降息,自去年6月以來第五次下調利率。繼續降息對歐洲經濟的影響仍有待觀察。全球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變化也將影響歐洲經濟恢復。
在武威看來,需求內生動力不足、地緣政治沖突和貿易摩擦加劇三個主要問題將與全球經濟復蘇相伴而行。在科技發展沒有催生出大量創新性需求的前提下,全球市場需求內生動力恢復仍需時日;一些地區的地緣政治沖突沒有出現明顯改善跡象,對全球經濟復蘇的擾動將持續存在;以加征關稅為主的貿易摩擦將在2025年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不確定性影響。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加強區域合作對保持經濟復蘇韌性的重要性。對立與合作兩種經濟思路的博弈也將在2025年繼續相互碰撞,影響著全球經濟復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