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冬季農閑時節,在河北唐山遷西縣興城鎮新楊峪村,村民們一改在家“貓冬”的習慣,結伴來農家書屋“充電”已成了每日的“必修課”。
宣講員講的起勁,村民聽的認真。這次,做為宣講員的新楊峪村村黨支部書記楊春文以“書香文化潤民心”為主題,結合當地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與大家分享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重要性,掌聲不時地小小的農家書屋里響起。
《養殖知識普及》《增產技術心得》……書架上的各類書籍,成了村民們的“精神糧倉”,眾人一致認為,“目的就是為來年增收致富夯實理論基礎。”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把文化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既豐富了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也涵養了文明鄉風,塑造著鄉村的文明新風貌。
“用‘家常話’講身邊事,向農村黨員宣講黨的好政策,不僅老百姓對政策理解更深,自己本身也收獲很多。”楊春文說,以后將繼續示范帶頭,盡自己的力量為老百姓服務。
近年來,遷西縣以農家書屋為載體,以“書香文化”打造鄉風文明宣傳新高地,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學習新知識,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新發展。
據介紹,當地依托417個農家書屋,以“細、小、微、實”為切口,通過書屋課堂、庭院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各類宣傳宣講活動,把農家書屋逐漸變成文明的風向標和移風易俗的新陣地。今年以來,遷西縣共開展此類活動800余場,受眾4萬余人。
“在分享過程中,大家聊家常、講政策、談體會、話感悟,原本枯燥的閱讀學習、理論宣講,在拉家常式的過程中變得通俗易懂,書屋真正成了大家學文化、長技能、強本領的‘精神糧倉’。”楊春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