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 (歐陽易佳)水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水利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第三屆水文化國際研討會在近日北京舉辦。專家學者圍繞“尋跡水文明:水利遺產中的文化智慧”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嘉賓表示,水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中極具光輝的文化財富。以治水實踐為核心,積極推進水文化建設,是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錦秀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認識水、治理水、利用水,進而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國皆孕育于大河流域。幾千年來,人類建造了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水利工程,大量水利遺產內涵豐富、延綿后世、惠澤人民,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熔鑄著人類文化的力量。
“園因水而活,水是公園生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北本┦蓄U和園管理處黨委書記、園長李曉光介紹,水文化在文明的綿延中貫穿始終,是一個民族智慧與力量的結晶。多年來,頤和園管理處多方致力于水利遺產的研究保護和展示利用工作,促進水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斷加強對昆明湖水質的保護和管理,持續開展水質監測工作,積極推進昆明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同時深入挖掘水文化歷史和內涵,2021年頤和園昆明湖入選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遺產名錄,為頤和園水文化建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與會專家認為,水利遺產是我國人民在長期治水實踐進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較高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的水利遺存。講好“水利故事”,傳承“水利精神”,堅持創新管理、多方參與、多措并舉,深挖水利遺產歷史文化底蘊,創新打造“水文化+”,讓水利遺產“活”起來、“亮”起來,在新時代治水興水新畫卷中綻放異彩。